太平洋對岸現在失去了土星5火箭的製造能力,甚至傳言之中連圖紙都已經丟失。

可不得不說一點,在航天領域的實力上面,太平洋對岸依舊相當強大。

當年要不是選錯了技術路線,走上了太空梭的道路,還不知道太平洋對岸的火箭技術將會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對岸的獵鷹重型火箭現在雖然還沒有進行過一次試發射,可這媒體炒作什麼的早已經開始。

從2013年的時候就說要發射,可一次次的跳票。

可根據星海探索獲得的資訊來看,跳票多次的獵鷹重型火箭真的要來了。

對岸拿出來了這麼強的一個東西,星海探索也得要做出反應才是。

帝江300火箭發動機就是最強有力證明。

帝江300火箭發動機的成功,意味著下一代重型火箭將有了強力的動力源保證。

“新一代火箭天箭已經完成,我們計劃在十二月份的時候,在南海島上面進行發射。”

這種試驗性火箭發射,帶上太空的東西,一般就水泥塊之類的。

可這次,韓松林決定得要帶點不一樣的東西。

汽車?

帶更加貴重的東西,這還是算了。

沒有必要。

實驗性發射,說實話,失敗的可能性挺大的。

韓松林:“行,到時候我會去現場觀看。”

回到蓉城之後,韓松林坐在辦公室之中看著星海探索這些年時間花費的資金。

光是為了研究火箭發動機,就花費了三百多億的資金。

這還不包括火箭的研發。

還好,星海探索也能夠賺些錢。

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上面,星海探索拿到了不少的訂單。

星海探索在航天發射上面,價格上相當低,並且事故率也低。

事故率降低除了因為星海探索工程師嚴謹的科學態度之外,還有就是在材料技術上面的不斷進步。

做什麼事情,材料真的相當關鍵,可謂關乎成敗的要因。

在材料研發上面投入的錢,這些年可不少。

“向星海探索再撥去一百億的研發資金。”

朱向萍稍稍的猶豫了一下,這追加研發資金的事情,倒是沒有什麼奇怪。

可星海探索屬於那種沒法創造利益的大戶,光耗錢,卻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