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一千億,可能那一千億就打底,實際上要兩千億甚至三千億。

預算翻倍這種事情,實在太正常。

先將專案給立起來,前期給搞起來。

反正投入得越多,越是難以捨棄。

已經都投了那麼多錢了,直接叫停專案,這需要下定多大的決心?

一般情況下就是,即使知道這個專案離成功還比較遠,可也咬著牙堅持。

堅持,有成功的可能性。

放棄,那真的全部打水漂了。

韓松林也注意到媒體的報道,不由的揚了揚眉頭。

這個事情吧,怎麼說呢。

在韓松林的記憶之中也有,並且他開始的時候還屬於支援派。

為了科技的進步,花點錢怎麼啦?

只不過,瞭解到這個背後,就有些意思了。

國際高能物理同行們的支援,華國高能物理研究院提出建造。

華國在此時,高能物理這塊人才並不夠。

建好了,那也得要依靠國外的相關科學家。

而那些人就這麼好心支援華國的科研事業發展?

必須得要說下當下的整個世界的科研環境。

老歐那邊在二三十年前的時候,整個經濟發展很好,有錢。

有錢的時候,那肯定就得要乾點大事。

就好像,我們普通人有錢了,首先想到的就買房買車之類的事情。

當時EU還沒有成立,可已經成立了共同體。

當時就想著要幹一件大事來凝聚團隊的信心。

建粒子對撞機這個好,即是科研需要,又是共同參與。

可現在的情況是,EU那邊的科研經費投入上在降低。

這和其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

經濟在2008年達到了巔峰之後,到現在都還沒有恢復。

GDP就一直在不斷的波動。

現在看來,整個EU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了瓶頸,能否突破這個瓶頸屬實未知。

二十一世紀最火熱的兩個行業:網際網路和半導體。

EU雖然有涉入,可發展得都不好。

根本就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