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百姓就是這樣。

只要給他們一個安定的環境,光憑藉豐衣足食的本能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他們就能給你創造一個奇蹟。

千百個奇蹟融合起來,便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蕭文明一萬五千大軍,按照不同的組成部分,排成了幾列縱隊,宛如長山之蛇,又似潛淵之龍,蜿蜒在廣袤無垠的河套平原上。

周邊的百姓見了,又遠遠看見打的是中原的旗號,紛紛趕來拜見。

他們有的是自願來此開荒的,有的是被蕭文明強行遷移至此的,無論如何,對於這一片新佔領的土地,還是懷著幾分不安,唯恐什麼時候又會落到異族的手中。

可是現在,他們看見中原的軍事力量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這裡,對他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彷彿看到親人一樣拖家帶口地列隊兩旁,匍匐在地,山呼:“萬歲!”

蕭文明坦然受之,無論是誰能讓百姓過上長治久安富足安定的好日子,就擔得起“萬歲”兩個字。

於是蕭文明又賞賜給這些百姓一些金銀、糧食、物資,又承諾免除兩年的賦稅,便又在一陣此起彼伏的“萬歲”聲中,繼續向北挺進。

之前戴松的肅清工作做得十分完美和徹底,不但將戎羌的勢力在河套地區全部清除乾淨,並且已經把他們打出了心理陰影,真正做到了教戎羌騎兵不敢南下而牧馬。

蕭文明在河套地區的行動異常順利,只用了五天時間,大軍主力便已經來到了黃河南岸。

此刻天寒地凍,黃河河水都已結冰,正好可以讓大軍踏著冰面過河。

於是蕭文明在黃河邊上,又多等了三天,確定大河的的確是被嚴嚴實實地凍上了以後,這才揮動大軍,抓緊搶渡黃河。

雖然根據情報,附近幾十米內都沒有戎羌大隊人馬活動的跡象,但是過河畢竟是大軍十分危險的一項行動,儘可能節約時間、降低風險,還是十分必要的。

所幸戎羌和董鴻儒並沒有半路劫殺蕭文明的打算,過河的行動進行得一樣十分順利。

渡過黃河,蕭文明這時才發現,這一條奔流不息的天塹,並不能阻擋中原百姓謀生的意願。

在比河套平原更加廣闊的土地上,也已經有了中原百姓正在耕種謀生,沿河成片的土地被開墾了出來,並且也形成了幾個自然集合成的村落。

如果是在蕭文明接手這個朝廷之前,這些百姓的行為,可能不但不會受到朝廷的鼓勵,甚至還會有人認為他們是在多此一舉,挑撥中原和戎羌之間的關係,屬於沒事找事。

甚至還可能有裡通外國、充當漢奸的嫌疑……

輕則讓他們拆毀屋舍、拋棄村莊、返回中原;重的,就會直接把他們投入監牢。

蕭文明的態度同之前的朝廷當然完全不同。

不但對他們自發的行為加以鼓勵,並且還從這些村民中,選擇了一個詩文段字,且品行口碑還算不錯的中年人,直接授予了他功名,讓他就在此處成立一個縣,對新開墾的土地和新遷入的百姓進行管理。

並讓他立刻以縣令的身份,向朝廷寫了一封書信,蕭文明在他的簽名後面也聯署簽上了自己的大名,要在朝廷裡主持政務的溫伯明,對此地多加關照。

為了不擾民,蕭文明並沒有在這幾個村莊駐紮,便立刻揮師繼續北上。

但是溫伯明的反應卻很快,行動也很迅速。

蕭文明的大軍離開不久,他就將朝廷正式委任的文書送到了黃河以北,調集人手和物資,像模像樣地就在黃河邊上建立了一座新的縣城,名字就叫做定北縣,既管理著周圍地方的行政事務,同時也作為關中地區向戎羌平原轉運軍需物資的重要的中轉站。

蕭文明深入漠北草原,但是同中原始終保持著聯絡。

溫伯明的作為,蕭文明也是心知肚明,就更加信心百倍地向著北方挺進。

蕭文明在戎羌的地盤上也並不是兩眼一抹黑,對於戎羌主力的動向,他還是有些瞭解的。

根據從各方面匯總出來的情報,戎羌的主力應該在曲善河以北,至於董鴻儒本人是不是跟隨其主力一起行動,蕭文明就不太知道了。

但是大機率他會是在那裡的。

於是短時間內的行動目標就十分明確了——那就是繼續北上,義無反顧地北上,直到來到曲善河畔。

蕭文明行動的速度很快,只有儘可能地加快速度,縮短在路上的時間,才能避免夜長夢多,才能儘快地尋求和戎羌進行決戰並且戰而勝之的機會。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彌補後勤上的困難。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