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算賬——兵力遠不止十萬(第2/2頁)
章節報錯
“哦?是嗎?不知道康逆現在集結了多少兵馬?還請皇上示下。”
這就是在明知故問了。
蕭文明才是掌兵的統帥,皇帝都知道的事情,他能不知道?
但是皇帝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十分老實地回答:“馮海峰說了,已經有六萬多人了。各地的人馬還在集結,人數一日多過一日,這可如何是好?”
“皇上啊,看樣子馮海峰這人辦事不牢,你要責罰他。這傢伙分明是在給皇上傳假情報嘛!”
如果馮海峰這時在皇帝的行轅之中聽到蕭文明這話,非得要鳴冤叫屈不可——康親王兵馬的人數雖然在時時改變,但是六萬左右的人數的確是千真萬確,是經過他本人親自稽核的,不會有錯。
而皇帝聽了似乎鬆了口氣:“哦?原來如此!原來是馮海峰,偵查不力,虛報敵軍的人數。他這樣是動搖軍心、危言聳聽,朕自然會……”
“皇上先聽我把話說完吧!馮海峰的確是偵查不力,但沒有危言聳聽,反而是輕敵了。康逆的兵力可遠不止六萬人而已啊!”
於是蕭文明便給皇帝算起了賬。
除了城外集結的六萬人之外,康親王在洛陽城內還有至少四萬守軍,散落在關中各處的黑旗軍,加起來也不會少於兩萬人。
這些人暫時來看,並沒有聽從康親王的指揮,但是到戰士焦灼的時候,他們是必然會投入戰役的。
另外還有戎羌所部的兵馬未曾出現。
戎羌雖然內亂,但是內亂的烈度和進展,中原一概不知道,內亂的兩方——無論是達多可汗還是董鴻儒——都很難保證不會在這個時候介入中原的戰事。
這樣林林總總湊起來,康親王的兵力,就可能超過十五萬人!
一下子就把皇帝的心氣嚇倒了大半:“沒想到趙希兵力居然如此雄厚,不如咱們稍避其鋒芒,先返回潼關,再集結重兵不遲……”
所以說一個人啊,一定要親身體驗,才知道事情難辦。
皇帝之前,端坐在江南溫暖鄉里,不知道出兵放馬在外打仗是何等的兇險,總是一味地催促蕭文明趕緊進攻,最好明天就能收復洛陽,後????????????????天就能捉住康親王他這個弟弟,大後天就能徹底平定叛亂了。
現在他身在前線就連仗還沒打呢,就已經知道害怕了,這時候知道穩妥為先了。
可蕭文明偏偏就不願意撤……
“皇上說得輕鬆,可是江南現在已經沒有兵力可供調動了!現在江南各地的屯田兵加起來有個兩三萬人,駐守各處封閉長江,防止叛軍南下。光憑這點兵力已經捉襟見肘了,又如何能夠調動到江北呢?”
“那麼……那麼就不能臨時招募嗎?”
“臨時招募當然可以,只是皇上為什麼不早早地就想到這一出呢?我在江北打仗,皇上這邊既不供應糧草,也不訓練新軍,到現在才知道兵力捉襟見肘?想要從江南調兵了,只是已經晚了,現在臨時招募的,也不過是一群平民而已,就連刀都拿不穩,怎麼上陣殺敵作戰?”
蕭文明一下子就把責任推到了皇上這一邊。
但實際上皇帝在江南,也就是個招牌而已——江南的軍隊,他是一個也調動不了,更何況是整編招募新軍了?
就是他之前發動北伐所用的兵力,也都是從江北逃過來的中央禁軍,只是在那一場北伐當中損失巨大,現在就剩下那麼兩三萬人而已。
皇帝也是無言以對:“那麼暫時撤到潼關總是沒錯,編練新軍需要時間,那麼就再等等吧。只要能夠一舉平叛,多等個一年半載的,其實問題也不大……”
“那可不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皇上御駕親征,就斷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更不能臨陣脫逃。否則士氣一衰,就再也鼓動不起來了,還請皇上稍安勿躁,再堅持些許時日,或許戰局就能有轉機。”
說著,蕭文明一扭頭就走開了,其實已經是斷然拒絕了皇帝的提議。
皇帝雖然命令不了蕭文明,但還是可以節制禁軍的。
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他將禁軍全都召集到自己駐蹕的小山丘的旁邊,想盡辦法都要保證聖駕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