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所以選在國清寺,可並不是為了拜佛求經,而是因為國行寺裡現在就住著皇帝和康親王這二位,他們代表的是舊勢力,或者說是舊勢力的象徵。

在這座廟門前聚眾痛哭,意思也再明顯不過了,就是為了向蕭文明示威。

只是他們的方法不對——在廟門前大哭,還以為皇帝或者康親王死了,他們在哭靈呢!

這麼群穿戴齊整的官員,以百官上朝的架勢放聲痛哭,還真是難得一見的好戲,京城百姓見多了大世面,卻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面,紛紛跑出來看熱鬧。

讓原本清淨的國清寺惹熱鬧得好像一個菜市場,滿是人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的聲音,還有被大人帶來的小孩追逐嬉鬧。

這讓官員們的“哭靈”顯得更加奇怪。

蕭文明早就知道了訊息,可偏偏沒有來干預,是他慣著這些官員嗎?

怎麼可能?

非但不會慣著,還要軟硬兼施,一開始就擺出不講道理的態度,帶著兵就來到了國清寺門前。

古語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這幫做過大官的讀書人,遇到當兵的也沒什麼好講的,又看見蕭文明親自來了,便趕緊先閉住了嘴巴。

原本他們的所謂“哭”就不是發自於真心,光嚎不流眼淚,喊得響,收得也快。

一秒鐘前還熱鬧得好像枉死市的國清寺門前,一下子就安靜得跟殯儀館一樣。

這群被革職的官員一下子變乖了,可蕭文明卻仍舊沒對他們客氣的意思,指指點點地命令著手下的弟兄:“將這幫人全都圍起來,不許走脫了一個!”

蕭文明心狠手辣,在京城洛陽裡已經是聞名了的,雖然還沒殺過一個人,但是一口氣就革除了二三百名官員的功名,就是結束了他們的政治生命,也就是殺了他們的半條真性命,能做出這種事情來的人,必然不可小覷。

一看當兵的都行動起來了,明晃晃的刀子,雖然還插在刀鞘裡,卻已開始展現出自己的威力了,嚇得這些官員面面相覷,卻沒一個敢發出聲音來。

這時就輪到蕭文明說話了:“你們這些當大人的,朝廷對你們已經算不薄了,居然還來鬧事,實在不像話!你們在這裡哭廟不就是覺得自己冤枉嗎?跟我說一句,你們這群官員,哪個沒有貪贓?哪個沒有枉法?溫先生當然還有我,只是把你們擱職而已,還沒有查辦呢!就著急來鬧事?是向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所以就把你們的脖子伸出來了嗎?”

大齊官場在溫伯明進行整頓之前,早就已經到了無官不貪的境地了,就是再清廉的官員,誰敢說沒拿過昧心的錢、做過昧心的事?

不過程度有所高低而已……

而蕭文明嫉惡如仇、溫伯明目光如炬,早就把這些貪官從官員隊伍裡摘出來了——這些在國清寺門口“哭廟”的,十成十都不可能是什麼好官。

對於這些官員而言,拿錢做事就已經算是個“好”官了,就怕有些仁兄拿了錢還不辦事,那才叫缺了大德。

但是這種缺德的人也不在少數。

因此蕭文明發出這種靈魂質問,居然沒有一個人敢出頭說一句:我是冤枉的。

只聽蕭文明又說道:“我知道你們一個個都是贓官、是貪官,一下子處理那麼多官員,也的確很不給你們面子,但是不處置你們不行,不足以平民憤、正綱紀。可是處置歸處置,你們貪汙受賄的銀子,還有用那些銀子購置的田莊產業,我可曾沒收過一分一毫?不過是考慮到你們都是些百無一用的腐儒,把這些東西拿走了,你們一人餓死也就罷了,全家老小也要跟著餓死,實在是於心不忍而已,給你們留條後路而已。怎麼著?難道以為我姓蕭的不能把你們這條後路給剷平了嗎?“

蕭文明連王爺、連皇帝的後路都剷平了,更何況是這些官員——就是做到二三品的大官又能如何?難道還能大過皇帝嗎?

這時官員們對蕭文明,從內心深處產生了恐懼。

要知道,他既有動機又有能力,將所有官員的所有財產全都沒收一空,真這麼做的話,那麼誠然如蕭文明所言——在場所有的官員和他們的家屬都只能餓死了。

蕭文明的話還沒說完呢!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