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嘲諷皇帝?直接罵上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輸還是不輸,現在已經是既成事實了。
大戰結束,蕭文明現在雖然有空,但也不會同一個瘋子爭辯,朝左右弟兄使了個眼色,這幾個蕭家軍的子弟兵,便把康親王這個“皇帝”從龍椅上拖了下來。
為了平定康親王的叛亂,蕭家軍損失不少,前前後後陣亡和重傷的弟兄超過了一百人,其中有死在川南的深山老林裡的,有死在戎羌的戈壁草原上的,就是在攻打洛陽的最後一戰之中,也有幾個弟兄為此捐軀。
蕭家軍的子弟兵們人人情同手足,死了那麼多手足兄弟,他們對抗親王的態度能好到哪裡去?
他們態度差,手上也就沒個輕重,康親王略有反抗,他們便已粗手粗腳地將他的龍袍扯了個粉碎,就連冕旒上墜著的玉珠也掉落了一地,在青灰色的地磚上,到處亂滾,宛若一盤被打散了的璀璨的繁星。
失去了冠冕的康親王,也失去了最後的尊嚴,扯著嗓子就叫:“殺了我!殺了我!”
蕭文明咧嘴一笑:“有道是‘弒君不祥’。王爺雖然就當了不到一個時辰的皇帝,那好歹也是個皇帝嘛!殺了你,我怕髒了自己的手……看你這副利慾薰心的樣子,是該修身養性了。我送你去國清寺念幾天經,別天天張牙舞爪的,也就阿彌陀佛了。”
蕭文明安排康親王去國清寺,當然不是為了讓他去修身養性的——至少不完全是。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國清寺在京城洛陽的位置正好同王宮相反,押送著康親王的隊伍,必須穿越整個洛陽城才能抵達國清寺。
這就相當於給康親王來了一個“遊街示眾”——不但讓他丟盡了臉面,更是在告訴整個洛陽城的普通百姓和達官顯貴:康親王已經被我蕭文明活捉了,成了階下之囚了,這一場席捲全國的叛亂,也到了畫下句點的時候了!
至於那些還在頑抗,或者還打算頑抗的,康親王的手下,見到了他們主子這副狼狽的樣子,也是該放棄抵抗了。
就這樣,堂堂的王爺——甚至當了個把時辰皇帝的康親王——趙希,就好像是外藩進貢的珍奇野獸一樣,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人看了個遍,這也宣告著康親王政治生命的結束。
結束一段舊的紛爭之後,勢必要迎來新的時期——破舊固然困難,立新更加不易。
關於這一點,溫伯明給蕭文明的建議是:“大齊朝氣數未盡,還是請蕭兄先迎回皇上,他的功過等今後再從容議定。”
蕭文明冷笑一聲,道:“皇上就幾天前還憋著要害我的性命呢,現在要我去迎接他進洛陽城根本不可能!不過我這人氣量大,不計前嫌,要是他還想來洛陽城,還想繼續當他這個皇帝的話,就告訴他,我就等在朱雀門,讓他過來見我!”
蕭文明的意思,就是讓皇帝來參見他這個臣子,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可是現在蕭文明的功勞比天還大、實力比地還厚,哪怕就是廢了當今皇帝的皇位,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皇帝縱然不滿到了極點,卻也只能把腦袋低下來,親自趕來見蕭文明。
此刻朱雀門已經圍滿了士兵以及圍觀的百姓。
特別是那麼多的洛陽百姓,讓他們接受“時代變了”的觀念很不容易,因此雖然滿肚子的看不起,蕭文明卻還對著皇帝說了幾句場面話:“皇上洪福齊天,逆賊已然束手就擒,請皇上立刻入城,匡扶社稷、重整山河。”m.
蕭文明這幾句話的內容又虔誠又客氣,然而說話的語音卻寡淡得如同清水一樣——就是這樣的語氣,與聽說是在頌揚皇帝,不如說是在諷刺皇帝。
京城的百姓都見過世面,蕭文明這幾句話又說得很響,他們當然聽出了話語之中別樣的意味,無不面面相覷,甚至在懷疑自己的耳朵。
這位重奪洛陽的功臣,有名的蕭爵爺,到底在跟皇帝說些什麼呢?
蕭文明敏銳地察覺到了百姓的態度變化,於是又補充了一句:“這一番的天下大亂,固然是康逆趙希狼子野心,但是皇上也有失德之處。如今天下晦而復明,還請皇上能夠察納雅言、增補不足,也就天下太平了!”
剛才蕭文明是在諷刺皇帝,現在乾脆就罵上了。
任何一個普通人,被罵了一頓心情都不會好,更何況是素來目空一切的皇帝了。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想要不低頭,那只有把房子拆了。
不過皇帝現在也就腦袋上這個帽子,值錢了一點,手上既沒有力量也沒有工具,憑什麼拆房子?要是真硬拆搞不好房子塌下來還會把他給壓死了……
這還不算完。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