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我教你做,你就做!(第1/2頁)
章節報錯
拿著這份書信,蕭文明啞然失笑:「哈哈哈,沒想到康親王也不貪心,這麼大一個天下,他只要一半就夠了。如果他能真的殺了我,半壁江山其實也並不過分,我要是皇帝就答應了。哈哈哈!」
說笑歸說笑,正經的事還是要辦。
於是溫伯明又出手起草了一份書信,書信的前面都是些廢話,只說是一定要先保持耐心,如果康親王真的找到了高手,行刺之時,皇帝一定會加以配合的。
最關鍵的是,康親王平分天下的建議,皇帝覺得不妥——好端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何必一分為二呢?
所以皇帝建議成功之後,立刻加封康親王趙希為「皇太弟」,等太后頒下懿旨,皇帝當即讓位,康親王就可以成為名正言順的合法的皇帝了。
蕭文明拿過草稿,一看就樂開了花:「哈哈哈!康親王見到這封書信一定高興,他原先只想做半個皇帝,現在可以做個囫圇的了。大概原本他是想討價還價的,沒想到溫先生一下子把價給他杵到了底,保管他滿意!」
蕭文明還真沒猜錯。
康親王提出平分天下的價碼,原本就有試探的意思,不指望著皇帝能夠答應,但是皇帝劃給他兩道的地盤,並且還是天下比較富庶的兩道——比如江南四川或者湖廣——他也足夠滿意了。
反正他要比當今皇帝年輕了將近十歲,身體也要好得多,大機率皇帝是會死在他前面的,到時候憑藉這兩道富庶之地,又沒了蕭文明從中干預,康親王謀奪天下,應該會簡單得多。
但是皇帝卻不高興:「兩位愛卿,這種書信怎麼是能隨便寫的?豈不是動搖了國本嗎?」
「皇上,就連聖人也說,「要盟也,神不聽」。」溫國明說道,「這原本就只是計策而已,不做數的。就好像皇上寫給康親王的書信裡,將蕭兄好一番的咒罵,恐怕也是為了輕慢敵心,而不是皇上的實言吧?」
溫伯明的口才真是一等一的,一句話便把皇帝堵了個啞口無言,只能閉上嘴巴,將那份書信謄寫了一遍,寫完之後也不看,甩下筆,氣鼓鼓便起身走開了。
對於皇帝的憤怒,蕭文明只是冷笑一聲,取過書信,讓行轅裡的太監加蓋上了皇帝的私印,便送進了洛陽城。
只是溫伯明卻有些擔心:「蕭兄,我現在就怕,就怕咱們的計策用得過於真了,要是康親王真找到了什麼絕世高手,你不就危險了嗎?」
蕭文明倒是很淡定:「溫先生儘管放心,這幾天,我讓林大哥和楊姐姐輪流貼身護衛,有他們兩個人在,無論是怎樣的高手,都傷不了我的性命。」
蕭文明說的貼身護衛還真是貼身。
林丹楓自不必說,楊妙真跟他貼身的時候,有時候連衣服都不穿,都貼到了零距離、負距離接觸,反正保證安全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蕭文明的行動一切照舊,照例每天上午辦理完軍務之後,便到洛陽城下叫罵,直到十天之後……
林丹楓和楊妙真神秘兮兮地走上前來,告訴蕭文明:「最近風氣有些不對,附近來了一些生面孔,像是武林中人,或許就是來刺殺的!」
蕭文明還就怕他們不來呢,一拍大腿:「那好!他們有大動作,咱們反而要放鬆一些,也好讓他們下手啊!」
蕭文明說的就是一對矛盾了。
防守得嚴密了,這群人不知道如何動手;可防守的鬆懈了,萬一弄巧成拙,蕭文明死在他們的手裡,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蕭文明原本是想做出一種完全沒有防備的樣子,卻被溫伯明否決了。
現在以蕭文明為中心,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權力體系,別看溫伯明權傾朝野,隱隱已有當年衛玉章的權勢了,可是離開了蕭文明
,他也就是個普通的文人而已。
溫伯明如此,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
可以說蕭文明就相當於這個正在勃勃生長的勢力的根基,蕭文明死了這棵大樹也就會轟然倒下,現在已經把寶全部押在蕭文明的身上了,是絕對不能出任何意外的。
因此他的這位「蕭兄」是一顆誘餌,但是這枚誘餌也要插滿尖刺、裹滿裝甲,既要引誘魚兒來吃,又不能被魚一口吃掉。
這其實也並不容易,難就難在一個度的把握。
而正在蕭文明和溫伯明探索這個度的時候,又有一個蕭文明的老熟人來了。
原來是已經當了個雜毛道士的陸大石,急匆匆地趕來了洛陽城下。
陸大石原來是黑旗軍的頭目,後來得罪了李全,多虧有蕭文明幫忙,讓他投在正一觀的無良道長門下,這才勉強逃脫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