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想想,連續不斷的勝利,已經讓蕭文明太自信了——自信到了自負的程度!

蕭文明手下有一萬多人,這麼多人浩浩蕩蕩,縱然關中平原上有不少可以躲藏的地形,又怎麼可能完全隱蔽行蹤呢?

李全也是打游擊出身的綠林好漢,想要破解蕭文明這一點小詭計,也是順理成章。

李全之前在蕭文明這裡吃過多少次虧,積攢了多少怨氣,今天總算可以跟蕭文明來一次秋後總算賬了!

因此他見蕭文明有明顯的退卻的跡象,便立即揮動大軍,向山下衝鋒。

李全的軍隊以黑旗軍為班底,並且在最近幾個月內擴充起來的,屬於一支騎兵和步兵混雜的軍隊。

尤其是騎兵,都是老黑旗軍出身,十分忠誠且戰鬥力強。

李全集中使用、先發制人,意圖十分明確,就是要在戰役的一開始就奠定不可動搖的勝局。

李全這個打法幾乎無法破解。

還好他手下黑旗軍的老兵人數已經不多了,在長年累月的消耗之下,就只剩下了三千來人。

蕭文明瞅準了他們突擊的方向,讓張俊儘可能多地派出高麗國的軍隊,組成密集隊形,先擋住這第一波衝擊再說。

實話實說,李全還是有些斤兩的,這一波衝擊真是要了人命了,幾乎將高麗新軍打得潰散而逃。

眼看防線支援不住,蕭文明趕緊派出龍蘭所帶領的川南狼土兵,先去同騎兵近身肉搏。

黑旗軍的這些騎兵,其實大多也都是武林高手——就算高不到哪裡去,基本武功的底子還是有的——即便是和如狼似虎的狼土兵進行面對面的貼身戰鬥,他們也吃不了太大的虧。

只不過李全對於這些黑旗軍老兵的態度,與蕭文明對於蕭家軍的態度類似,都是不捨得讓他們蒙受任何不必要的傷亡。

眼看已經要陷入風險巨大的短兵相接的階段,李全立即下令,讓黑旗軍的騎兵脫離戰鬥,而剩餘的步兵則一擁而上,展開步兵對步兵的消耗戰。

這對於蕭文明是一個好訊息,可是好也好不到哪裡去……

原來李全這一次明顯是有備而來,他從一開始就掌握了蕭文明的行動,之所以沒有立即發起進攻,就是要趁著這段時間,儘可能多地聚攏兵力。

經過了幾天的尾隨跟蹤,終於被他一下子集結起來了三四萬人的大軍,並且一直分散在距離此處不遠的地方,直到昨天夜裡才趁著夜色集結到了這裡,躲藏在身後,直到這時才集中使用。

蕭文明最終還是犯了太過自信的錯誤,為求行蹤隱蔽,派出去偵查的力量也比平常少了許多,終於陷入了李全設計已久的包圍圈。

縱然是掉入了口中,但是要吃掉蕭文明這一塊硬骨頭,還是得有一副好牙口。

李全的牙口不錯,但也遠不到可以把蕭文明一口咬碎吞下的程度。

李全的人馬雖多,但是兵種單一,只能以勢壓人,遇到尋常的軍隊還可以從容對付,可碰到蕭文明可就不行了。

這時蕭文明也想到了應對的辦法,就是用狼土兵先穩定住陣線,在高麗新軍之中,選擇善於射箭計程車兵,讓他們爬上山坡,居高臨下地向李全的部隊射擊,發揮弓箭遠端傷害的優勢。

只可惜蕭文明並沒有把火槍的技術優勢下放到高麗國那邊。

弓箭雖然如雨點一般落下,但是造成的殺傷力卻有限,固然也能造成敵軍不小的傷亡,但是實際的效果最多也就是遲滯敵軍進攻的速度,並不能徹底扭轉戰局。

想要扭轉戰局於就只有靠奇招了。

蕭文明這時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就是將戰線最前沿的川南狼土兵,全都置換出來,然後憋著一口氣,逆著山坡仰面攻擊,直取李全。

李全現在可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山野莽夫,儼然也是可以和康親王平起平坐、坐而論道的一方諸侯,大約是懂得惜命的,或許就能靠著狼土兵這樣不要命的攻擊,把李全嚇退了,那麼蕭文明現在面臨的這場危機也就解除了。

只不過這也就是解除危機而已,此役過後蕭文明只能再次退回青嶺,保證安全,至於內外夾攻、攻下潼關的計劃,顯然已經破產。

可是正在蕭文明正在尋求戰局的改變的時候,戰局卻在蕭文明計劃之外發生了改變。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