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蕭文明親自給比格胡鬆了綁,又命令手下計程車兵,替其他俘虜鬆了綁,甚至把戰馬都送還給了他們之後,比格胡才徹底服了蕭文明。

「蕭爵爺果然名不虛傳,不愧是中原少有的英豪。這份大恩大德,我比格胡將來必有相報之日!」

「不用你報。你把我剛才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達多就可以了,你走吧!」

比格胡在馬上向蕭文明拱手施了個禮,說了句「是了」,便縱馬揚鞭,率領著只剩下三百來人盡皆披傷帶創的部落的兄弟們,一路快馬而行,消失在了地平線以下。

看著比格胡的人馬逐漸模糊的身影,楊妙真忍不住說道:「這個戎羌人,來去分明,也是條漢子。就怕蕭兄弟現在放了他,將來遺禍無窮……」

「不怕不怕。」蕭文明故作灑脫地說道,「我能捉他一次就能捉他第二次,我不怕他再來打,我還怕來的不是他呢!」

蕭文明這話說起來瀟灑,其實內心是有著自己的盤算的,算來算去、算到最後,算出來就是把比格胡放了,其實也並不影響自己的戰略目的,反而還有正面的幫助。

因為蕭文明現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通從高麗國、到白龍江、到開城、到幽燕道,一直到山東半島的通路。

在這一路上,朝廷的駐軍根本不成氣候,也不造成威脅,唯一擔心的,就是康親王從戎羌請來的救兵。

而達多似乎也不太重視這一部分地區——所以就才派出了比格胡這一路偏師巡防此處,蕭文明也才能夠僅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付出了十分微小的代價,便將戎羌的勢力從這一帶趕走。

但是蕭文明也不能高興得太早。

戎羌的人就那麼多,不出現在這裡,必然會出現在別的地方;東邊兵力薄弱,西邊兵力就會雄厚。

過於集中的兵力,甚至會讓蕭文明失去各個擊破的好機會!屆時一場對陣戎羌的大決戰是無法避免的……

不過這都是後話,現在還沒到蕭文明為此擔心的時候呢!

並且蕭文明放掉了比格胡,也是有意讓他往戎羌內部帶去另一種聲音,防止董鴻儒的女幹計成功。

反正總而言之,蕭文明現在的戰略目的是毫無疑問的達成了,那就要趁著這個良好的勢頭,繼續向南攻擊,及時打通與山東的交通。

於是蕭文明率領大軍一路攻城略地,向南逐次攻破贛州、益州、霸州、寬州、通州等等一連串的城池,以中央朝廷正統的名義,收降了當地的地方官,建立了對這些地區的統治。

名義如此,但挑選官員的時候,選的都是雖有才能,但被埋沒,本不具備一州資歷的基層官員,這樣也才能夠收服他們的人心,使其終於蕭文明。

攻下了通州,在眼前的就只剩下幽燕道的首府涿州了。

幽燕道相對於大齊朝廷而言,是作為遮蔽北方侵略而存在的,並不指望著這一道能在稅賦上面做出多大的貢獻,只要能夠自給自足就阿彌陀佛了。

因此這裡的眾多城市更相當於要塞,而不是像蘇州、金陵這樣的商業大都會。

出現在蕭文明眼前的涿州也是如此。

誰能想到在真實的世界當中,涿州這一座鎮守東北邊境的要塞,經過了一兩千年的演變,居然會成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成為一個巨大的國家的首都。

涿州城防體系完整且堅固,如果強行攻擊,恐怕一時半刻難以攻打下來,就是圍而不攻,斷絕其與外部的交通和聯絡,等待這座城池瓜熟蒂落、自然陷落,也不是一兩年時間就能完成的。

然而涿州的硬體條件雖然好,可軟體卻不行。

城池內駐防的官兵沒有半點士氣——他們投降康親王,也

不過是隨波逐流而已,若是康親王能夠坐穩江山,自然是從龍之臣,若是朝廷能夠反攻過來,他們就會立刻反水。

蕭文明這不就是來了嘛!

並且來都來了,造成的聲勢還很大,一路勢如破竹,就連幫助作戰的戎羌都被他消滅了。

於是涿州守將打聽出了的確是蕭文明親自率軍之後,便親自開啟城門,出來迎接。

蕭文明這一路講究兵貴神速,攻打下一座城池,穩定住當地的治安形勢之後,便立即南下,但是他在涿州他卻特意多停了兩日。

多停的這兩天,他別的事情沒幹,就主要是在進行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