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人追亡逐北,行動的佇列十分散亂,蕭文明也想盡可能多地消滅這些人馬,因此也並沒有提前發動進攻。

就這樣,等了小一盞茶的功夫,追兵已經聚集起了三四千人之眾,而主帥也在眾多親兵衛隊的簇擁下趕了過來——此人原來不是董鴻儒而已,卻正是康親王趙希本人!

蕭文明見狀大驚失色,卻也頓時釋然了——原來康親王本人在這裡,這一場伏擊戰其實是他所組織的,怪不得敵軍有這樣計程車氣和這樣的戰術,否則,單憑董鴻儒一人,憑什麼能把自己打得這樣狼狽?

不過,這也是康親王第一次在對陣蕭文明的時候取得優勢,因此他志得意滿,臉上掛滿了屬於皇親國戚的傲慢:“蕭文明,這回知道本王爺的厲害了吧!這裡是四川,軍心、民心均已歸附於本王。你要知趣,還不趕緊投降?免得枉送了性命!”

蕭文明懶得和他說話,乾脆用火槍來回擊他——不由分說,他便揮動令旗,命令蕭家軍的兄弟向前發射火槍。

令行禁止,蕭家軍的陣列之中,頓時爆發出陣陣火槍轟鳴,但是這一回火槍射擊的效果卻遠遠比不上平常。

一來是天空飄著細雨,雖然蕭文明所裝備的碎髮槍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但畢竟多少會影響火藥擊發的效率;二來蕭家軍的子弟兵們剛剛逃命出來,雖然損失不大,但是心態並不穩,瞄準的精度也比不上往常。

又更何況蕭文明已經在爆破和逃跑的過程當中,消耗和遺失了大量的火藥和子彈了,眼下就剩下兄弟們隨身攜帶的這一些了,怎麼著也得省著點用。

因此只發射了兩陣火槍,他便命令暫停射擊,只造成了對面不到一百人的傷亡而已……

這一戰康親王可謂大獲全勝,不但狠狠挫了蕭文明的銳氣,造成了他大量的傷亡,繳獲了大量的補給資助,更是近距離觀察了蕭文明的戰法。

雖然一時半刻還想不到什麼剋制的法門,卻也弄明白了——到底是什麼造成了之前幾次自己的輕易潰退,可謂收穫頗豐。

有了這樣的收穫,康親王也懂得見好就收,便趁著蕭家軍火槍射擊的間隙,派人向蕭文明喊話,說是本方已經大獲全勝,多殺無益,就讓蕭文明在四川多待一會兒,要麼趕緊投降,要麼不過是自取死路而已。

傳話完了,康親王便率領得勝之師緩緩後撤,繼續去掃蕩蕭文明留下來的殘兵敗卒,順便將黑虎灘的峽谷再次封閉,封住了蕭文明逃回湖廣的退路。

康親王這些事後的行動,擺明了就想立於不敗之地,讓蕭文明根本無機可乘,於是蕭文明也就只能放棄了扭轉敗局的機會,收拾起自家的兄弟,想著今晚上如何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再想下一步的策略。

那位引路人一路從渝州而來,終於在黑虎灘前遇到了危險,他驚魂未定,只是告訴蕭文明前頭有一座縣城可供休息,除此之外說什麼也不願意再跟蕭文明一道行動了,執意要返回渝州老家。

蕭文明也理解他,多給了些金銀,便讓他回去了。

按照這兩人臨行之前的指引,蕭文明朝著西南方向趕了半天的路,果然看見一座叫做內江的小縣城。

剛剛中過計,蕭文明的行動變得謹慎小心了許多,雖然知道攻下內江縣城對於修整軍隊是必須的選項,卻也不敢貿然行動——讓熟悉四川本地民情風土的宋星遙,先行一步,去內江打聽清楚了情況,得知此處沒有康親王的兵馬之後,蕭文明才敢率領大軍攻打這座城池。

四川已經有兩三百年沒有打過大仗了,無論是城防設施,還是守城官兵的心態都十分放鬆。

這樣的情況,對於久經戰陣的蕭文明而言,等同於沒有守備,不費什麼功夫,便攻破了內江縣城的城牆,直接進入了城池之內。

康親王在四川這幾個月的統治果然並非毫無作用,而是頗有成效,內江縣城裡的官員,以及官兵,見官軍重新奪回了這座縣城,非但沒有感到高興,反而紛紛奪路而走,就好像城池是被自己的死敵攻佔去了一樣。

這些人逃出城去,必然是會給康親王報信的。

然而康親王這一場伏擊戰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打得也並不輕鬆,即便知道蕭文明現在內江縣城之中,恐怕一時半會兒也無力攻打過來了。

以他的兩個謀士——董鴻儒和馮天羽——的聰明才智,應該是會提醒他,透過一場伏擊戰,讓蕭文明成為四川腹地的一隻孤軍,這樣的戰果應該來說,是絕對可以接受的,沒有必要再冒風險持續作戰。

而蕭文明這邊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安全的環境,就趕緊安排兄弟們住下休息——既是恢復體力、也是恢復精神,並且趁此機會,清點一下黑虎灘之戰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