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3 擴充勢力(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本是文官帶兵,第一次取勝,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滿臉堆笑,剛要開口說幾句慶賀的話,卻被蕭文明沒有好生氣的打斷了。
“我說知府湯大人,你在蘇州城樓上居高臨下看得清楚,康親王什麼時候跑路的,你難道沒有發現?也不知派人給我傳個信!光想著跟我搶戰功了是不是?”
湯光耀被蕭文明劈頭蓋臉教訓了幾句,愣了好半晌才緩過來:“不敢欺瞞爵爺,我在城樓上的確沒有看到誰在陣前跑路了……要是離開的人是康親王,我就是當時忘了通報,現在見了爵爺的面,怎敢不提這事兒?”
現在蕭文明手上暫時有些餘力,就嫌湯光耀手下的人不夠可靠了。
於是他就讓林丹楓走一趟,將書信親手交給溫伯明,同時再一路之上也可以聯絡一下中原武林人士,看看那邊有沒有被康親王的勢力所滲透。
而在林丹楓已經離開還沒返回的這段時間之內,蕭文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以蘇州城為中心,以肅清康親王殘黨為名義,將江南道小一半地方的文武官員全都撤換了一遍。
這幫人大多同康親王聯絡或接觸過,只要沒有試圖反抗,或者沒有像湯光耀這樣反戈一擊,那麼按照大齊朝的律法全都屬於是在富力,同樣犯了謀反的大罪,處置他們就名正言順。
官員被革職了,自然就會有相應的補充。
而換上去的,則大多是蕭文明的朋友——有一時不得志的屯田所的千戶、百戶,有溫伯明結
(本章未完,請翻頁)交的一些懷才不遇的秀才、舉人,又捐了功名卻遲遲沒有得到實補的商人……
並且保證這些人底子乾乾淨淨,朝廷說不出二話。
在他們接任實職的時候,蕭文明還特意給了他們一筆銀子和一批糧食,讓他們用這些錢糧來安撫當地的百姓,積攢起自己的人望。
這些錢,除了蕭文明親自拿出一小部分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張好古、張大戶等等這些江南本地的富商所捐獻的。
捐的錢糧固然多,但現在正是在向朝廷、向蕭文明表忠心的時候,這些東西凡是花出去,等事後便能換來幾倍、十幾倍甚至無法用數字衡量的回報,他們當然會樂此不疲。
就在蕭文明在江南發展勢力的時候,溫伯明的回信也由林丹楓親自送到了。
溫伯明在信裡說:
康熙王的叛亂已經把朝廷搞得焦頭爛額了,並且北方戎羌、山東黑旗軍也在蠢蠢欲動,尤其是黑旗軍的李全,不停地攻州克府,朝廷考慮到江南同關中畢竟????????????????隔著一條長江,而山東就在潼關之外,因此就先發兵去攻打李全。
然而李全用兵靈活,並不同官軍直接對抗,而是避其鋒芒,讓官軍疲於奔命,又趁著官軍疲勞的時候,打了幾個不小的勝仗,讓朝廷在山東一帶的壓力更大。
朝廷顧此失彼,對始作俑者的康親王幾乎已是放任的態度了……
幸虧蕭文明突然出現,臨海屯、東山島和蘇州城三場勝仗一打,基本遏制了康親王繼續東進、拿下整個江南的勢頭,總算暫時讓風雨飄搖的朝廷略微穩定了一點。
因此皇帝雖不滿意蕭文明的自作主張,但實際上也是無可奈何……
對於朝廷的態度,溫伯明私下給蕭文明出個主意,那就是讓蕭文明趁天下大亂的寶貴時機,趕緊發展自己的勢力,蕭文明這邊尾大不掉,那就是另一個康親王,更是傭兵自重的一方諸侯,到時朝廷就算是要圍剿蕭文明,怕也沒有那麼容易!
溫伯明的意見和蕭文明現在的做法幾乎一模一樣,那麼蕭文明也算是對現在的形勢安心了。
除此之外,溫伯明還給蕭文明帶來了兩個重要的訊息:第一個訊息是朝廷不滿意蕭文明在外用兵,雖然沒有可靠的辦法節制於他,但也因此便派了兩位官員到江南來參與指揮軍務。
這事兒對於別人來說或許還算是個事兒,可在蕭文明眼裡卻是稀鬆平常。
現如今江南的軍隊,要麼是康親王的叛軍,否則就聽命於蕭文明,朝廷能夠指揮的部隊幾乎是一個也沒有……
之前,朝廷不也曾空降過兩位官員嗎?可最後的結果卻不過是被康親王輕易地擊敗而已……
經此一事,朝廷威望盡失,還憑什麼來對掌握軍隊的蕭文明指手畫腳?
並且蕭文明現在手中的軍隊,全都是他親自招募的,補給是他供應的,軍餉也是他發放的,朝廷想要來接管,拿不出真金白銀,那就跟做夢一樣!
而現在的朝廷,根本就沒有銀子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