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有時候官府無理取鬧一般的管理越是少,當地的百姓日子過得反而越是好,而那些奸懶饞滑、不勞而獲之輩,少了貪官汙吏的庇護,村民們自發的也就料理掉了,民風也淳樸的多。

對於此處的百姓,蕭文明十分喜歡,只可惜他鞭長莫及,屬實是關照不到他們,只能給他買一些指點。

一是這裡地廣人稀,土地有的是,只要肯老實勤奮耕種,就不怕沒有飯吃,在糧食危機並不嚴重的情況下,就可以將剩下的土地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比如人參草藥之類,可以拿出去換錢。

二是這邊漢、夷、狄雜居,對於小股的戎羌或者是女真人,不要同他們輕易發生爭吵和戰鬥,但也不用過於懼怕,平時多同他們做做生意,用中原的糧食、器具換一些人參、鹿茸、皮草之類的,拿到別處,都是可以換錢的。

三是高麗國已經被蕭文明所完全收服,白龍江以西的開城,更是一個可以被冠以後世的“經濟特區”稱呼的城市,附????????????????近的百姓想要進行貿易或是躲避異族,都可以到開城去,只要報出蕭文明的名諱,當地的官員都是會加以格外照顧的。

蕭文明對於他們的叮囑,一字一句都切合實情,讓此處求生的百姓無不心悅誠服,對蕭文明五體投地,甚至還有個別的表示想要跟著蕭文明,去南方謀條生路,好不容易在這裡開墾的地也都不要了。

這讓蕭文明反而還得勸他們,說:江南的日子也不好過,物價高昂、競爭嚴重,還不如在這裡的逍遙快活,並且這些中原的子民在這裡開墾種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幫著大齊朝鎮守邊疆,等蕭文明回到江南必然是會向聖上請旨,請朝廷派有司的官員專程過來撫卹他們。

除了開出這張空頭支票以外,蕭文明又多給金銀財物之類實打實的好處,才將這些百姓穩下來,順帶著也能好好地積累了一波人望。

爭取當地百姓的支援,除了擴大自己在高麗國邊境的影響力之外,蕭文明還有一個現實的短期目標,那就是打探董鴻儒的行蹤。

“董鴻儒是什麼人?”

當地的百姓並不清楚,但是有一夥子人,自稱是什麼“白炎教”的,鼓動著當地的百姓信教,這種事情就發生在不久之前。

只可惜當地百姓求生不容易,信了你的白炎教又沒有什麼好處,誰吃飽了撐的再多供你這麼一尊佛?

因此無人肯信所謂的白炎教,而那群人也就悻悻南下了,自此之後再未見過。

看樣子這董鴻儒依舊是在和蕭文明下棋,坐在棋盤邊上沒有從來沒有下桌,且還佔了先手。

只是可惜他的子力不夠強,即便先手落下去了,還沒起到什麼效果呢,就被蕭文明連根拔掉!

所以說,現在董鴻儒看樣子是在和蕭文明對弈公平的圍棋,實際上下的卻是陸戰棋、鬥獸棋,還是要看誰的子力更強大。

搞到現在,董鴻儒連一個穩定的地盤都沒有,仍舊悻悻然如喪家之犬,只是這條犬,在流量的過程當中也算是磨礪了牙齒,要是一不小心被他咬上一口也夠一嗆的。

蕭文明率領蕭家軍繼續向南,走過了廣大的平原地區,山路變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崎嶇,並且山路兩旁都是茂密的叢林,看上去就十分兇險。

幸好蕭文明南征北戰,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見這邊土地泥濘,但是並沒有多少人馬行動的痕跡,料定此處也不會有大軍經過,自然也就無人設防埋伏襲擊,應當不會存在危險。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行動之時,蕭文明依舊派出了巡哨的兄弟,先走一步,在前打個前站,觀察一下前方的敵情,順便也可提前探查一下白炎教和黑旗軍的蹤跡。

而主力部隊則遠遠跟在身後,保證自己萬無一失。

就這樣,繼續向南行走了有一百多里的距離,蕭文明率領蕭家軍,終於在遠處的地平線上看到了一座城池,向附近耕種的村民打聽,原來此處是一個叫吉安縣的縣城,是方圓百里唯一的一座縣城,並且因為擔負????????????????著守衛東北邊疆的重任,吉安縣下轄四個屯田所,同時也是一座軍事重鎮。

到吉安縣城下一看,果不其然,這座縣城的城牆修建的頗為高大,先不說規模,只談城牆的堅固程度,就同高麗王都漢城差不多,要比開城堅固的多。

面對這樣的一座堅固的城池,蕭文明自詡如果要從外面攻破的話,恐怕得用大炮轟上十天半個月的。

不過幸好蕭文明並沒有這樣的戰略意圖,亮明瞭自己的身份之後,吉安縣城便城門洞開,縣令喬彬親自率領三班衙役,趕來迎接、招待蕭文明。

這座重鎮位處邊陲、並不富裕,能拿出來招待蕭文明的,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東西,但是蕭文明也不在乎,見縣衙年久失修,縣令本人也頗為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