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暫時失利(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文明的人馬驟然而至,一半以上的城池早就望風而逃了,其餘的大部分也在蕭文明掃清外圍防守之後也選擇了投降,真正需要強行攻擊的,其實也就四五座城池而已。
不過有趣的是這些城池的守將和主官,居然都是在高麗國的漢人,沒有一個是高麗本國人……
看樣子但是論骨氣,中原人也要比高麗人硬的多。
也因為他們都是蕭文明同文同種的同胞,因此蕭文明在攻克城池之後,並沒有難為他們,反而讓他們繼續鎮守原地,綏靖地方治安。
明面上的理由,就說蕭文明此來是奉了天朝上國天子的聖旨,是過來弔民伐罪的,同當地的百姓和基層的官員秋毫無犯。
但是實際上,針對倭國來的那些援兵,蕭文明還是放任他們三天的自由劫掠的時間的,只不過每一次劫掠完了之後,都會挑出幾個違抗的軍令的當眾斬首示眾,給當地百姓一個交代。
這樣一打一拉、先縱容後收緊,反而起到了極好的效果。用倭國人的人頭,撫慰高麗人的人心,蕭文明又做了一把無本生意。
於是蕭文明一路攻擊前進,花了有二十天的功夫,總算再次來到了王都漢城城下。
雖然並沒有攻城,但是漢城周邊,卻已基本上化為一片焦土。
蕭文明的蕭家軍是何等的軍紀,即便是在外國也不會擅自騷擾百姓,漢城周邊這樣一副悲慘的淒涼景象,其實還是高麗國自己作的孽。
他們早就計劃好了蕭文明會攻城,因此提前實施了堅壁清野的策略,遷徙趕走了漢城周邊所有的百姓,拆毀焚燒了所有的房田屋舍,最重要的是搬走和銷燬了所有的糧食物資。
只可惜這樣的措施做的雖然堅決,但每一件都落了空。
因為蕭文明這一次是有備而來,絕大多數的物資都是他自己透過海運,源源不斷地從本國帶來的,現在戰爭進行了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海運保障完全可以滿足不到一萬人的物資補給,根本就不用從當地掠奪。
而需要從當地解決的新鮮蔬菜,以及民夫勞力的問題,蕭文明也是備足了金銀,按照市場價兩倍甚至五倍的價格收購,一切都明白明白,搞得比高麗的官軍還要守規矩,在當地百姓心中留下了天朝上國來的天兵天將極其仁義道德的美名。
這個美名,事後幫他收拾殘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甚至在眼下,就有不少高麗國的本國人甘願替蕭文明做事,這大概就是一個國家民族意識沒有覺醒的情況了吧……
人馬集結已畢,攻打高麗王都漢城就是勢在必行之舉。
將漢城周邊的兵力一掃而空,解決外圍戰鬥,又進行了偵查,又耗費了大約五天的時間,在漢城城下強大的兵力終於集結起來了,就等著蕭文明一聲令下,攻擊行動並要展開。
這時好巧不巧,禮部侍郎容良如居然又回來了。
來就來了,還帶了皇帝的旨意,而皇帝的旨意也是異常地模稜兩可,只說高麗國反叛證據確鑿,應當追其罪過,叫其反悔。
“這個,蕭爵爺,皇上的旨意這樣下達,是不是應該再向高麗國王申明一番?若是其可以收兵悔過,嚴懲國內邪教教徒,幡然悔悟,也可免動干戈……”
“免動干戈?仗都打了一個多月,你叫我免動干戈?你看,高麗王城就在眼前,要是現在收兵,別人不問,你先問我手下這些弟兄答應不答應!”蕭文明說道。
蕭文明手下這些人答不答應還是次要的,關鍵是倭國來的這些人,他們千里迢迢趕來高麗國作戰,雖然是應了蕭文明的命令,但也是過來發財的。
這一路他們沒有軍餉,全指望著在各處劫掠,回去才能有個交代。
之前攻克城池,雖然也有些收穫,但收穫並不多,眼瞅著高麗王都就在前面,那肯定得要摩拳擦掌,狠狠地撈他一筆,現在下達命令停止進攻,那不是奪了他們的錢財嗎?
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話,哪有那麼好說的?
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十分淺顯易懂,就連容良如這???????????????個讀書人心裡也清楚。
可這事兒又不能明面上說……
不過好在有溫伯明提供了理論基礎:“容大人,你看皇上的旨意,只是要我們向高麗君臣問罪而已。但問罪也有一個方法,就好像教小學生一樣,你跟他講道理固然是問罪,可他要是不聽就只能打屁股了。攻克其王都對他們也是個教訓,被我天朝上國攻克,總好過毀在邪教不法之徒手中好吧?我們可是仁義之師啊!”
對於蕭文明的行動,容良如其實是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反正死的是高麗人和他容良如有什麼關係?
這個反對的意見,他純粹是為說而說,只要說了這句話,那麼事後蕭文明被問罪的時候,便同他姓容的沒有關係了。
容良如原本就是節外生枝,多此一事,幸好很快就解決了,那就可以全力攻城去了。
攻擊堅固城池,素來是一件不太明智的行為,用血肉之軀去攻擊磚石壘成的城牆,原本就是一樁最不經濟的買賣。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將城池團團圍住,先圍他兩三個月,等城裡的糧食全都吃光了,軍心也就潰散了,城池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