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連不斷的轟擊之下,敵軍就像一群沒了頭的蒼蠅,四處撲騰,無奈地等待死亡。

面對這樣一邊倒的屠殺,蕭文明嘆息一聲,命令船上蕭家軍的兄弟,停止發射,近乎婦人之仁地讓面前的殘兵緩緩的退走,甚至連追擊的興趣都沒有。

至此,蕭文明的目的算是達到了,過程也十分順利、效果十分良好。

倒不是這一戰用幾乎毫無傷亡的代價擊潰了那麼多追兵,卻是因為,蕭文明的戰略目的得到了徹底的貫徹——不僅逼反了高麗國,又把董鴻儒引了出來,並且他們兩方還是聯手動武,給了蕭文明開戰最好的理由。

於是蕭文明對容良如說道:“容大人,高麗國現在已經不是對天朝上國無禮的問題了,直接向使臣動武,其實就是已經反叛了。看樣子紙包不住火,他們已經不知悔改,你我再怎麼挽回也沒用了,就只能與其開戰了!”

容良如到底是個文人,膽子還是太小,雖然知道開戰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可是要讓他下這個決心還是太難。

“爵爺這話固然是沒錯,但是與他國宣戰,也不是你我可以說的算,還是應該彙報朝廷,讓皇上決斷。”

蕭文明眉頭一皺:“皇上不是已經決斷過了嗎?他給了我臨機處置之權,便可以自行向高麗國宣戰,又何必多此一舉向朝廷彙報?一來二去,純屬拖延時間。”

“這個……”容良如斟酌了一下說道,“皇上固然有這樣的旨意,可就怕朝廷裡其他的官員不能領會聖意,反而群起而功之,又會動搖了皇上的信心。”

容良如雖然不懂打仗的事情,但是大齊官場他是懂的,大概還真的會像他所說的那樣,戰端一開,最大的敵人不是在敵國,而是在本國國內。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蕭文明也早就想到這個問題了,並且來到高麗之前就跟皇帝約法三章,約定了朝廷裡有人提出不停的意見,一定要暫時壓制住,否則蕭文明人在外頭沒法顧及到國內的事情,這一仗就沒法打了。

不過容良如待在高麗國,就待在蕭文明的身邊,也有些礙手礙腳——打仗他又不能上陣殺敵,參謀他又是個純粹的文人,唯一擅長的搞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事務,這邊正殺著血肉橫飛呢,也用不著他。

於是蕭文明思考了一番說道:“容大人說的嘛……也有幾分道理,那就請大人辛苦一趟,返回洛陽去,把這邊的情況向朝廷通報一下,也好讓皇上放心。”

蕭文明這幾句話,真是讓容良如如蒙大赦,他是真的貪生怕死,從來沒有經歷過烽火硝煙的他,之前唯一一次親臨戰陣,不過是去年的洛陽保衛戰中,上城牆犒勞守城的將士而已。

那時候戎羌雖然攻擊過洛陽城牆,但是因為城內御林軍兵力雄厚,????????????????城外又有戴鸞翔和蕭文明的力量存在,戎羌攻城的決心並不十分堅定,始終沒有摸上城牆,因此容良如也不過是隔靴搔癢地遠遠觀看而已。

但是這一回他卻是親身身處戰爭之中,雖然是有驚無險,手上沒有染上一點血腥,但是卻是跟著大部隊實實在在地向後後撤的,並且退到海邊的時候,還親眼目睹了火炮轟鳴時的宏大景象,親眼目睹了敵軍被火炮擊中的血腥場面。

這就相當於給一個剛剛練習武藝的初學者,直接安排一項挑戰武林盟主的艱鉅任務,就算這位初學者,練習的是絕世武功,但是缺乏對戰的經驗,結果要麼是被秒殺,要麼是被虐殺,不會有第三種可能性。

容良如幾乎被嚇破了膽,只想趕緊離開此處,拍著胸脯保證道:“爵爺就請放心,下官此去一定不辱使命,就是不知應當回國?如何回國?”

是啊,容良如這一回是跟著蕭文明的大隊人馬乘船過來的,而船又全都掌握在蕭文明手裡,沒有蕭文明幫忙,容良如就是長了一雙腿、長了兩雙腿,在高麗國這裡也相當於一個殘廢。

“你放心,你跟我一起走。我去江南還有些事情要辦,你就跟著我好了。”蕭文明回答道。

那是再好不過了,跟著蕭文明一起行動,總比容良如單獨行動要安全的多。

只是令他感到疑惑的是,雖然還沒有得到朝廷正式的旨意,但是大戰實際上已經開打了,蕭文明就這樣脫離前線,豈不是擅離職守?

並且也不是他一向以來的性格。

“爵爺現在一走了之……恐怕有些不太好吧?”

“這你別管我,我自有主意。”

就在半年之前,要是遇到這樣的情況,蕭文明是絕對不會離開前線的——後方就是有再重大的事情,蕭文明也會拜託溫伯明或者蕭文秀或者其他人去幫忙辦理。

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得到了戴松這樣一位極好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