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3 副使(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通常人看來,衛玉章老成持重,政策略顯保守,應該是個不願意同外國發生爭端的所謂的“鴿派”。
殊不知他卻是一個極其講究道統、極其看重中原王朝核心地位的人,對於一幫屬國,他有著中原老大帝國的那種對他們的俯視的心態。
只聽衛玉章說道:“高麗國如此放肆,就差直接同我國宣戰了,應當請一員大將,陳兵於兩國國境,迫使其國王負荊請罪,方才有我天朝上國的氣象。”
可是皇帝卻犯了難。
“若是國力充沛,自當如此。然而今年前同戎羌一戰,朝廷元氣大傷,正想著恢復呢,實在是無力用兵了,並且高麗國立國有千年之久,征討起來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這時蕭文明其實是想說——討伐高麗國,只要進行的不是滅國之戰,而是僅僅將其打服為目的的話,或許無需朝廷動用軍隊,只需要由蕭文明整頓起人馬或許就足夠了。
然而現在這話蕭文明就不能說,說???????????????了就相當於提前暴露自己的實力了。
那麼在這位過於聰明的皇帝的心中,或許蕭文明的威脅要比高麗國大上一百倍。
並且皇帝的意見似乎也有些道理。
歷來高麗國的確是十分難打的,中原王朝在鼎盛之時才能勉強有國力征服該國,並且在用兵過程當中,不能有一點疏忽,否則就將事倍功半,落了個徒勞無功。
這時倒是衛玉章的態度十分堅決:“皇上,高麗國是非爭討不可的。據老臣所知,戎羌現在由達利的兄弟達多繼承汗位,此人頗通中原掌故,又得了些原屬中原的失意文人,正在仿效我大齊朝的規模建章立制。西域的一些小國,已開始尊戎羌為上國。高麗國又是收容邪教,又是刺殺我國官員又是大鬧京城洛陽,實際上已經是謀反了,我朝要是沒有表示聽之任之,恐怕其他邦 國更無敬畏之心。”
“師傅說的也有道理。那麼……不如這樣,可否派一員使臣去高麗國興師問罪,若其國王知道罪過,上表請罪,那朕便也順水推舟,饒過他這一回。若是其不知悔改,再行討伐不遲……”
“這個……”衛玉章既沒有贊成,也沒有反對。
皇帝的這個主意,實屬是莫得兩可,基本就可以說就是在拖延時間,而沒有任何作用,況且這位使者,幾乎就是去送死的。
高麗國心懷異心,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在大齊國的都城裡都能舞刀弄槍,大齊國派出的使者到了高麗國內又能有什麼用了?
把話說得輕了,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已;把話說重了,恐怕就會激怒高麗國,讓其提前反叛。
而高麗國反叛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殺掉這個大齊朝的使臣祭旗——古代素來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可真的打起來,誰還管那麼許多呢?
“所以皇上,那使臣的人選就極為重要,不知能派誰去呢?”
皇帝和衛玉章君臣二人陷入了沉默。然而這時卻是蕭文明挺身而出的:“皇上,微臣願替皇上分憂,可以擔任這個使臣。”
皇帝瞪大了眼睛:“你,你要去?”
在皇帝的心目中,蕭文明是一個會辦事、有能耐的人,當然也是個聰明人,像這種自投羅網自尋死路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去幹的——就連皇帝自己也清楚,所謂對於聖上的“忠誠”也就嘴巴上說說、耳朵裡聽聽罷了,到了你死我活的時候,那些平時看上去忠心耿耿的忠臣,恐怕就十不存一了。
而以蕭文明的忠誠心,顯然不是那個剩下的十分之一的其中一人。
“是!”可是蕭文明的話音異常堅定,“此事因微臣而起,微臣願意將此事辦到底。辦到底的意思,是徹底解除這一場危機,微臣不是個愛做半吊子事的人。”
這句話皇帝是相信的,雖然蕭文明辦事的方法不循規蹈矩,手段有時也極其粗野,但是每一次都能把事情徹底解決——從鎮壓白炎教開始,一直到去年解除京城???????????????洛陽的危機,每一次都是如此。
看樣子挖空心思,從朝廷高官裡選人出使高麗,還真就不如選蕭文明去。
“師傅你怎麼看?”皇帝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