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皇城司衙門(第2/2頁)
章節報錯
洛陽城下的那一場大戰剛剛結束,不過由於戰事並沒有波及洛陽城本身,因此城內尚算秩序井然,並且由於城門剛剛開啟,關中的難民還來不及到城裡避難,再加上附近的百姓,早就被戴鸞翔和蕭文明從容安置到了堅固的城池之內,因此洛陽城裡見不到幾個落難的百姓。
至於那些原本就居住在京城裡的富商高官,雖然在城外的損失慘重,但他們原本就家底厚,靠著放在洛陽城裡的積蓄,依舊能過上遠超普通百姓的好日子。
所以整個京城之內,雖然遠遠談不上什麼欣欣向榮,但也沒到凋敝破敗的一步。
那些彈劾戴鸞翔的奏章裡,說的什麼百姓飢寒交迫、易子而食的悲慘場面,純屬是胡說八道。
就算是真的有,那也不可能出現在京城洛陽裡!
戰事開始以後,那麼多御史言官就躲藏在洛陽城裡苟延殘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個個化身成深閨大小姐的,他們怎麼可能看到?又怎麼可能以此來彈劾戴鸞翔這個大元帥呢?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這是古今通理。
再反觀皇城司的衙門,左右倒是十分冷清。
皇城司屬於是特務機構,乾的就是拿人審問的活,栽贓陷害之類的髒事,他們乾的也不少,朝廷官員自然是人人敬而遠之了。
至於尋常百姓,看見這些個活閻羅,更是有多遠就走多遠……
或許皇城司衙門,就是京城裡這麼許多實權部門裡,最冷清的一個了。
而這座衙門的佔地也不大,蕭文明跟在馮海峰的身後,只越過了四進院子便已走到了城牆底下,已是整座建築群的最底部了。
只見此間是一座不大的院子,院子正中乃是一棵極大的槐樹,樹下有一眼古井,這眼古井一看就有成百上千年的歷史,或許比這座洛陽城要年輕一些,卻只怕要比這個大齊朝的國祚要悠久不少。
古井之側有一座小屋。
馮海峰點著那座小屋說道:“蕭爵爺,大元帥就暫時住在這座屋內,原本這邊各設了十幾個篷子,都是用來暫時關押人犯的。因唯恐吵到了元帥,便已將他們全都轟走了,讓元帥獨住著一座小院。怎麼樣?我帶元帥還算不薄吧?”
不薄?
就看你怎樣定義“不薄”兩個字了。
“還行吧!”蕭文明隨口答道,說著就跨步上前,想要推開那座小屋的門。
卻不料,小屋的屋門被從外面重重地上了好幾道鎖,蕭文明沒有鑰匙,當然也就進不了屋子。
“馮大人你還等什麼呢?趕緊開門啊!你不都是已經答應了嗎?你這樣鎖著門,叫我怎麼和戴元帥見面?”
馮海峰還算守信用,趕緊從身邊掏出一串鑰匙,逐一將套在門上的鎖開啟了。
這幾把鎖層層相扣,就算鑰匙在手,也沒那麼容易開啟,而馮海峰這傢伙居然能一個不差、前後不亂地從容開啟,就好像是在玩一套熟透了的密室逃生遊戲一樣。
做事這樣細緻有條理,也難怪皇帝會器重他,並且將皇城司的重任交託給他了。
蕭文明還沒對他欽佩多久,隨著屋門的開啟,一股發黴的味道便撲鼻而來,正是從這座屋子裡傳來的。
再看一眼看去,只見屋子密封得好像一個石盒子,四面圈都沒有開窗,無論是陽光還是空氣都無法穿透進來,讓整間屋子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要不是屋子中央還點著一盞小小的油燈,都不知道就這樣一座屋子裡,居然還能有活人存在……
藉著油燈微弱的燈光,只見一個身形魁梧之人,正蹲坐在一張小板凳上閉目養神,腳邊放著一隻缺了口的碗,碗裡還剩半碗粗糧雜飯,此人便是幾天前的大元帥戴鸞翔了!
蕭文明見到這一幕當時就火了,指著馮海峰的鼻子就罵:“姓馮的,你還敢說待戴元帥不薄?住的地方就不提了,每天就請他吃這個,你皇城司裡要是沒有錢買東西吃,跟我說話,我出錢,每天請戴元帥吃香的喝辣的,行不行?你他 媽 的敢這樣作賤戴元帥,信不信我傳揚出去,城外那數萬青嶺兵,就能把你的皇城司的衙門給拆了!”
看\鐵血小千戶\就\記\住\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