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朕心甚慰(第1/2頁)
章節報錯
除了大齊朝的軍隊,還剩下的戎羌的屍體,蕭文明就沒有那麼講究了。
戎羌的信仰,原本就講究天人合一——人死了之後,屍體腐化成泥,重新滋養草原,原本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大的解脫。
如今正好遂了他們的心願,就在洛陽城的一角挖上一個大坑,將所有戎羌的屍體全都扔進去掩埋了,同樣也會化作肥料,只不過這些肥料滋養的卻是大齊朝的土地。
戰場還沒打掃乾淨,探馬便已回報,說是康親王正從青嶺前線敗退回來。
康親王這次追擊鎩羽而歸是在情理之中的,只不過他敗退的這麼快,也出乎了蕭文明的意料——他這一去,還沒有半天的時間,就連天還沒有暗下來,就已經失敗了嗎?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也太快了……
可是遙遙看見打頭的康親王垂頭喪氣的樣子,便知道他這一次必然是遭到了慘敗,確認了心中的疑問。
蕭文明帶著不懷好意地笑著主動迎了上去,拱手問道:“怎麼?康王爺這一仗打得不順利嗎?”
康親王正在氣頭上,並沒有搭理蕭文明,直接就閃身走開了。
倒是戴松也率領了一路殘兵敗卒,跟在了康親王隊伍的身後,乃是戴家的親兵。
這支隊伍損失不小,不過所幸宋星遙跟著平安回來了,蕭文明心裡也算是狠狠地鬆了口氣。
“怎麼?小戴將軍,這一仗打得不順利嗎?”一樣的話用不一樣的口氣說出來,意思就大相徑庭——對康親王的,是一種嘲諷和揶揄;而對戴松則是實實在在的由衷的關心。
戴松搖了搖頭,回答了蕭文明的問題:“康王爺不聽勸說,我也是沒有辦法,敗確實是敗了,而且敗得一敗塗地……”
原來戴松在出發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了,戎羌必然會在半路設下埋伏,專門用來攻打大齊的追兵。
青嶺一帶地勢崎嶇、山高林密,正是一個設下伏擊圈的好地方,然而這對戴松卻並不奏效,因為戴松隨著其父戴鸞翔經營青嶺防線已久,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更是幾乎踏遍了山山水水,尤其對幾處容易設伏的地點都做了詳細的調查。
以至於戴松在心裡都已經有了一個細緻的沙盤模型,哪裡可以誘敵、哪裡可以埋伏、哪裡可以收網,他都記憶得清清楚楚。
因此看到一路上的蛛絲馬跡,戴松便規勸康親王:要千萬小心、千萬小心,若是覺得不妙,甚至可以掉頭撤退,可不要中了戎羌的圈套。
然而這回戎羌誘敵的策略倒是頗為高明,先派出幾支小股敵軍,把故意敗在康親王的手上,讓康王爺心裡更加產生了輕慢的態度,完全聽不進戴松的勸說,而是一頭就扎進了戎羌的包圍圈。
說起來,當年野驢嶺的那一場慘敗,其實也是大齊主力輕敵冒進,落入了達利可汗設下的埋伏,這一回達多也算是故伎重施了。
幸好這一次,達多隻願儘快回到草原確定自己部落盟主的地位,並沒有全殲大齊軍主力的計劃,因此他也手下留情、網開一面。
除此之外,靠的就是戴松率領了戴家的親兵,拼死替大軍護住整個後翼拼死血戰,這才讓康親王還算是能體面地率領著大部分人馬逃出生天,返回到了洛陽城下。
原來事情是這樣進展的,怪不得康親王懶得回答蕭文明的話了。
然而蕭文明偏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主,反而還要沒話找話,非要跑到康親王的身邊,問道:“王爺還沒回答我的話呢,這一回果然是得勝凱旋嗎?”
康親王白了蕭文明一眼:“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大勝,但也是一場小勝,這一戰總算是把戎羌徹底驅逐到青嶺以北了,了卻了聖上的心願。”
這話不能說是純粹的假話,但是假話的成分大約也能佔到百分之七八十了。
而康熙王帶出去的人,這次也損失了百分之七八十,能夠帶回來的,只有十之二三而已,可見這一場戎羌所打的包圍戰、而大齊朝所打的突圍戰,是何等的血腥和殘忍。
手裡只剩下這麼一丁丁點的兵力,並且也已士氣低落、疲憊不堪,康親王是絕對不能再鬧出什麼妖蛾子來了。
於是蕭文明還是暫且放過他:“那麼大戰得勝,我們總算可以去面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