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忠誠(第2/2頁)
章節報錯
蕭文明剛才的話是給馮海峰賞了一蒙棍,可下面的胡蘿蔔又喂到了馮海峰的嘴邊。
“馮大人,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脆說得再透一些,戴元帥的主意,這一次一定要爭取一場大勝,大勝之後,便是我大齊朝五十年的和平年月,之前我等已經做足了準備了,可說是三跪九叩都過去了,就差這最後的一哆嗦,只要馮大人能幫忙頂一頂皇上的旨意,拖延一天——就只要一天——讓戴元帥能夠順利帶著我們把這場仗打下來,要麼你馮大人不但有功於江山社稷,並且還會千古留名、流芳百世,大人可要三思啊!”
這樣的條件,的確誘人,但還沒有誘人到可以讓馮海峰冒這麼大的風險的地步。
他只是一個勁地搖頭:“兩位可別讓我難做,別讓我難做。”
聽馮海峰這麼膩膩歪歪地說著羅圈話,可偏偏就不肯表態,蕭文明就愈發忍不住了:“為難你又怎麼樣?我現在就是殺了你,也不過是點點頭的事!”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蕭文明在馮海峰面前說這種殺氣騰騰的威脅的話了。
別看皇城司衙門威風凜凜、氣派十足,那也就只能對著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門耀武揚威,真正碰到了沙場喋血的猛將,他們也就只能選擇夾起尾巴做人了。
這時又是戴鸞翔出來替馮海峰解了圍:“爵爺這話就不對了,是皇上要找我說話,馮大人不過是個遞話的,同他有什麼關係?只要我當面同皇上解釋一番,把話說清楚了,也就萬事瞭解了。”
這話把蕭文明聽了一愣——難道戴鸞翔已經決定要進宮去見皇帝了嗎?
其實這也並不出人意外。
戴鸞翔的忠誠不二,恐怕是蕭文明穿越到大齊朝之後所見到的所有人中最為虔誠的一個了。
就是洛陽城下的這一戰,他雖然同皇帝的意見相左,卻從來沒有謀反的心思,反而一直是在向皇帝不斷地解釋自己的意圖,想要爭取皇帝的支援。
就是現在也一樣,一個可以當面和皇帝解釋的機會,戴鸞翔其實是不願意放過的。
這位戴元帥在大理上雖然從不虧欠,可蕭文明就是覺得不對勁,這似乎讓他想起了真實歷史上的岳飛。
嶽武穆也曾幻想能夠爭取到宋高宗的絕對支援,然後北伐中原、收復河山、迎回二帝,然而到最後他等來的卻是宋高宗送給他的十二道金牌。
北伐大業,終於功虧一簣……
戴鸞翔和岳飛的能力孰優孰劣,蕭文明難以評說,當今皇帝和宋高宗哪個更英明一些、哪個更愚鈍一些,蕭文明也無法評判,但是當今皇帝這種不思進取、苟活平安的心態,倒是同過宋高宗頗有相似之處。
蕭文明越想越是不對勁,又趕忙說道:“大元帥不要著急嘛,咱們又不是抗旨不(本章未完!
0607 忠誠
遵,旨意我們也收到了,也確實會去見皇上的,只是這一路上不太平,馮大人走得慢了一點,我們也同樣慢了一點,這一天不就糊弄過去了嗎?”
戴鸞翔搖搖頭:“哪有那麼好糊弄的,我們就在洛陽城下,耽擱了再久,又豈能耽擱一整天的?更何況面聖之事不得不耽擱,可明日作戰卻並沒有耽擱,兩相矛盾,皇上那邊是交代不過去的。”
蕭文明朕要再勸,戴鸞翔這邊卻似已拿定了主意:“爵爺不必再說了,我心意已決,這就去見皇上,這一仗打成現在這個局面,雖然我捫心自問並無虧欠之處,可有些事情應當說明的話,畢竟沒有在皇上面前明說,也難怪聖上有些猜忌,現眼下正是一個可以把話說清楚的時候,我做臣子的又豈能推脫?”
戴鸞翔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負責傳旨的馮海峰立即接過話頭:“大元帥的忠心日月可鑑,用兵的才幹更是華夷皆知,元帥既然要進城面聖,那便由我親自護送,可保元帥周全。”
0607 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