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壽這傢伙並不愚蠢,他在投機鑽營上還是頗有一套的,繼承了六麻子那麼多的家產之後,他家的資產非但沒有縮水,反而還趁著戰亂有所增加,只不過這傢伙在鄉下呆慣了,缺乏待人處事的技巧和鬥爭的經驗罷了。

因此蕭文明說的道理劉壽也全都懂。

一則現在兵荒馬亂的,關中大地上哪天不死人,多死一個少死一個,死了你還是死了他,根本就沒人會去關心。

二則蕭文明君命在身,屬於是執行軍事任務,而劉壽本人卻是個阻撓者,按道理說殺了他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他的舅舅六麻子人都死了——有倒是人走茶涼,這個犯了罪的死太監,還有多少人肯賴他的面子來和蕭文明作對?

而且以劉壽在村子裡這“好”人緣,恐怕都沒幾個村民,敢於出來替劉壽作證,反而會歡欣鼓舞,甚至還能放起鞭炮來呢!

什麼是得道多助?什麼是失道寡助?劉壽就是在家裡請一百個師爺,每天十二個時辰輪流,給他不停地反覆宣講,,劉壽都不會聽到耳朵裡去的。

然而現在他卻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真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平時的人品就顯示出差別來了。

劉壽萬般無奈,卻還不肯說服軟的話,只是狠狠瞪了蕭文明一眼,一扭頭便走開了。

靠著他吃喝的那些跟屁蟲,雖然也跟著走開了,看得出來他們心裡似乎有些戀戀不捨,畢竟眼下的情況是再顯然不過的了——跟著劉壽,那是死路一條,跟著蕭文明,還能換一條生路,畢竟自己也不姓劉,也就是個打工的,平時劉壽的臭脾氣,自己也沒少受冤屈,都這時候了還顯示什麼忠心呢?

搞不好一扭頭他們就開了小差,也跟著蕭文明一到去縣城了……

自打穿越到大齊朝以後,蕭文明見識的人情世故要比在現代不知多了多少倍,劉壽這種人死不足惜,為他多考慮一秒,就是多浪費一秒的生命,多浪費一秒的時間,搞不好你還在這兒替他擔心呢,一扭頭卻發現他也屁顛兒屁顛兒跟著過來了。

因此劉壽走了之後,蕭文明便沒看過他一眼,只是臨到出發之時,他隨口問了句:“劉壽跟過來了嗎?”

負責殿後的頭目張俊回答道:“沒見過,應該還在村裡吧@”

“果然是個要錢不要命的貨,算了,他既捨得死,咱們也沒由來可憐他,還是快走吧,時間不等人。”

離開了劉莊,護送百姓一路趕往縣城。

這一路上倒是十分順利,一共二十里都是平坦大道,無驚無險,不過遇到了兩股戎羌的人馬過來騷擾,不過都是小股部隊,也就五七十人左右,蕭文明隨手就滅了。

縣太爺在城裡安排的也十分妥當。

畢竟是蕭文明,這位信義伯帶來的人,他也不敢虧待你,早早的就騰空了城隍廟的幾座偏殿,讓這些村民在裡頭居住,可以遮風避雨。

蕭文明將村民親自安頓下來,又在城中走了一圈,看看縣城裡的城防還算嚴謹,收集積累下的糧食也不少,可見這位縣太爺還是個比較得力的官員。

於是蕭文明便勉勵了他幾句,還說可以在皇上和衛相國面前替他美言幾句,頓時讓這位謝太爺喜笑顏開,拍馬屁的話不知說了多少句,恭恭敬敬就把蕭文明送走了。

這一片的百姓已經被護送的差不多了,不過別處還有零散流落在外的小村子,蕭文明還得帶著曹瑞、韓天兩位,繼續收攏百姓。

因此拜別了縣太爺,又打聽了別處村莊的方向,便接著出去執行任務去了。

然而蕭文明剛剛離開縣城,便有一位熟人騎著匹快馬從後趕了上來,報告了蕭文明一個十分要緊的訊息。

報信之人,是前任黑旗軍的頭目,現在正在正一觀裡,跟著無良道長修行的陸大石。

這傢伙長得五大三粗的,但算不上醜,脫了黑旗軍幾乎作為軍裝的皂袍,換上了一身道袍,遠遠看去還真像那麼一回事兒。

不過他這個道人,卻絲毫沒有恬淡嫻靜的氣質,一路走來火燒火燎的,還坐在馬上就朝蕭文明高聲大喊:“爵爺慢點走,我有事要通報!”

他胯下的馬,算不得什麼好馬,跑的雖然不慢,但馬背上下顛簸的厲害,陸大石騎在馬背上,又在張嘴大喊,一不小心咬破了舌頭,搞得滿嘴都是血,狼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