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4 並未動武(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的大齊朝,就有點好像明朝的中期,雖然國家也有不少的疾病和隱患,但還遠沒有到病入膏肓的程度,當今皇上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小毛病,算不上是一個特別英明的皇帝,但至少還是比較勤政的。
可不是嘉靖帝、萬曆帝——或者還能包括崇禎帝——這種具有明顯缺陷的皇帝,並沒有亡國之君的氣象。
戎羌大舉入侵,固然會對中原造成極大的災難,甚至會從根本上動搖大齊朝統治的基礎,但是想要一鼓作氣將其滅亡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極有可能,會讓這一次入侵成為王朝覆滅的序曲,然而真正的最後滅亡這個中原王朝的或許是王朝內部的軍閥,或許是農民起義軍,又或許是其他的少數民族,但絕對不可能再是戎羌了。
有了這樣一份盤算,蕭文明越說越是信心十足:“同達利可汗一樣,達多王子也是草原上的英雄。方才王子殿下也說過,‘識時務者為俊傑’,兩位必然不會不識時務,我要是他,絕對不會同大齊朝大動干戈。王子殿下也要好好勸一勸他,可別一時糊塗,自以為自己是一塊鋼鐵,到最後卻是一枚雞蛋,在石頭上碰的粉碎!”
蕭文明這句話說得已經很不客氣了,誰知金密狄的話比蕭文明說的更不客氣。
“蕭爵爺說話好大的口氣!殊不知我們戎羌同你們大齊作戰,每一次都是得勝凱旋而歸。你們大齊人雖然多,卻沒一箇中用的,我們戎羌一個打你們五個、十個都綽綽有餘!爵爺要是不信,可以看看這滿地的屍首,全是我殺了專為引爵爺出來的,可曾有一個半個,敢於反抗的嗎?”
的確是沒有人會反抗。
但原因並非是金密狄口中的大齊人缺乏反抗精神,而是有著更加深刻的原因,
因為中原的制度和戎羌的體制本來就不一樣。
戎羌屬於百姓和軍隊融於一體,只要不是上不得馬的老弱婦孺,全都是士兵。
而中原因為產業的豐富,導致百姓職業要細分的得多,士、農、工、商之外,才有職業計程車兵,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殺戮是職業軍人的專業技能,就要想織布是紡織工人的專業技能一樣,用專業的打業餘的,當然會有碾壓一般的效果。
當然也應當承認,草原遊牧民族的這種軍事制度至少在冷兵器時代,是十分科學的,並且也都大同小異。
女真人的蒙安謀剋制、蒙古的十三翼制度、滿清的八旗制度都是一樣,無非就是將遊牧民的力量全部動員起來,並且還不是戰時的臨時動員,而是平時也將他們組織起來進行各種形式的軍事訓練。
這樣才能在需要作戰的時候,一下子拉起成幾千、上萬、數十萬訓練有素的軍隊,在軍事素質原本就領先的前提下,甚至連兵力本身都會不遜色於中原王朝。
但是反過來講,中原的軍事制度的底線雖然有時比較低,是上限絕對是要高過所有的遊牧民族的。
中原王朝在迎來盛世的時候,每一次都能將極盛期的北方少數民族按在地上摩擦,這是因為中原的軍事制度,只是弱在日常的訓練和戰時的動員上而已,軍事和經濟的總量要遠遠的凌駕於北方,一旦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便能形成泰山壓頂一般的優勢。
而蕭家軍正是蕭文明,扭轉這兩個劣勢的一種嘗試。
僅僅在他的臨海屯裡,蕭文明基本實現了近代化常備軍制——臨海屯所有適齡的青年,全都是蕭家軍的一員,並且除了在農忙時候參與一些農業勞動之外,幾乎是全程脫產地進行著軍事訓練。
這種長期訓練的結果就是,或許蕭家軍馬上作戰的能力還比不過戎羌,但是論起擅長的步戰,戎羌就是被屠殺的一方。
因此,對於對陣戎羌騎兵,蕭文明心裡雖然還有些虛,但是也能做到輸人不輸陣,至少放幾句狠話的底氣還是有的。
並且無論出於何種理由,濫殺無辜——特別是濫殺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蕭文明永遠是深惡痛絕的。
面對金密狄的挑釁,即便這種挑釁或許並沒有多少的惡意,然而蕭文明依舊不肯有一絲半點的鬆口:“那好啊!聽王子殿下的意思是我們今天要比試一下嗎?兩軍相爭,你來我往,看看到底誰強誰弱!”
蕭文明話音方落,站在他身前身後的蕭家軍的子弟兵們,同時抽出了手中的戰刀,這些由馬青親自鍛造或者監工鍛造的精銳寶刀,反射著陽光的照射,在一片籠罩著死亡的黑跡的地面上,散出耀眼的星光!
這樣的一支軍隊,就好像是一頭猛虎,突然露出了獠牙,讓金密狄不能不心生一絲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