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8 不能再多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原來戴鸞翔的預測是這樣的:康親王、蕭文明和他自己,分別攻打三道城門,其中毫無疑問以康親王立功最為心切,攻打起來肯定也最為用心。
而他主攻的南門,所承受的壓力也肯定最大。
根據戴鸞翔的判斷,福州城內的白炎教士氣和戰鬥力經過這些時間的磋磨,已經降到了最低點。
城中這麼些人馬分散到四座城門的話,是絕對沒有辦法抵抗住任何一個方向的猛攻的。
康親王主攻的南門這邊自然也不會意外——在受到一定損失之後,康親王是必然能夠十分順利地拿下福州南門的,取下南門之後,康親王所部的冠軍必然會殺入城中,同白炎教展開巷戰。
而他們剛剛拿下城門,奪得了先登之功,士氣正在最高昂的時候,城內的白炎教既然連城門都守不住,就更不可能在巷戰中取勝。
因此即便是拼到巷戰的環節,康親王也是穩操勝券。
不過康親王的行動也是可圈可點的,他所率領人馬的攻擊意識極為強悍,一旦同敵人交戰,就好像一貼狗皮膏藥似的死死黏著不放,直到對手的兵力和戰鬥力被消耗殆盡,他們也就取得了最後的成功和勝利。
按照這樣的表現,康親王大概是那種猛張飛一樣的將領,想要成為像戴鸞翔這樣獨當一面的名將,恐怕難以做到,但在大齊朝這麼多皇家的子弟之中,已經能算得上是頂級的軍事人才了。
光憑這一點,皇帝就應該好好地關照、提拔他——畢竟
打虎父子兵、上陣親兄弟,拍一個懂軍務的宗室出兵放馬,哪怕他只是粗通軍務往往也要比那些,外姓的臣子可靠和放心許多。
城裡的白炎教打不過官軍,那怎麼辦呢?
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逃跑。
往哪裡跑呢?
康親王殺過來的南門自然是走不通的,那就隨機選擇東、北、西三道門逃跑吧!
想要逃跑就必須要開啟城門,於是乎矗立在蕭文明面前的這道福州城的東門,也就順理成章地豁然洞開了。
這一切都在戴鸞翔的算計之內,他不僅算到了敵軍的行動,就連友軍的行動也在他的考慮之內——就這等算無遺策的智慧,怎麼當不起“海內第一名將”的稱號?
既然橫亙在自己面前的撤城門已經被不攻自破了,那蕭文明也沒有什麼好多客氣的,他立即發號施令,先帶領所部的蕭家軍立即上前,控制住城門和城門周邊的城牆,又命令剩下的蘇州府的人馬,從城門殺進福州城區,要將局面在最短時間之內控制下來。
隨著康親王將福州南門攻打下來,福州城的城防,已經實際上被攻破了,原先分配到南門的防禦力量,早已信心崩潰,在城內亂走亂竄,在整個福州城內起到了極大的負面效應——不但動搖了其他守軍的信心,同時也將他們原先佈置下來的陣地衝了個七零八落。
蕭文明所正對的東門就是這樣的情況。
透過城門,只見城池之內的白炎教亂成一團,絲毫形不成有效的組織,更不存在抵抗,因此幾乎不付吹灰之力,蕭文明手下的人馬就輕鬆突破了東門,順利殺進了福州城內。
雖然官軍並沒有直接攻擊東門這一帶,但是南門迅猛的攻勢,顯然對這裡也造成了影響,而其他地方白炎教的潰敗也逐漸蔓延了過來。
這時蕭文明率領大軍殺入城池,與其說是在攻城略地不如說是在維持治安——維持福州城內正常的秩序,可以保護百姓,甚至可以保護潰敗的白炎教徒,保護他們不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這一場白炎教之亂,原本就是野心家挑起的無妄之災,任何的傷亡和損失都是多餘的。
不能再多了……
於是蕭文明在控制城門之後,也帶領蕭家軍迅速突入了福州城內,他們並不尋找,同敵軍交手的機會,而是齊聲大喊,要福州城中所有的人全都待在原地,不要輕舉妄動:是良民的,待在自己的屋子裡等候官軍的安撫;是白炎教的,也不要出來送死了,就在原地趴著扔掉兵器,等候官軍的甄別。
一開始或許還有白炎教的殘匪打算負隅頑抗,可看到蕭文明蕭家軍的軍容如此嚴整,便知其戰鬥力必然極其強大,就憑自己這幾個散兵遊勇,同他們交戰無非是自取滅亡而已。
搞明白了狀況,這幫子白炎教徒頓時放棄了抵抗,按照蕭文明的吩咐,撇掉了兵器,坐在原地等候被俘虜。
還有個別腦子活絡的,扯掉了頭上的白色頭巾,一腦袋扎入民宅之中,準備冒充良民逃避官軍的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