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 重大的訊號(第1/2頁)
章節報錯
換帥的提議,毅親王提出來的時候,他是有合適的人選的。
人選不是別人,就是他本人!
毅親王橫算豎算、論資排輩,在整個大齊朝庭之中有能力、有威望統帥五十萬大軍,並且同精銳的戎羌騎兵決一死戰的,除了戴鸞翔以外,就只剩下他自己了。
因此皇帝就是要換人,那也會把自己這個老王爺換上去,而自己當了統帥,就可以將已把被罷職的戴鸞翔接入自己的幕府,同時參贊軍務,這樣既可以保證戰爭的順利進行,也可以保護住戴鸞翔的安全。
並且事後論功行賞,戴鸞翔或許未必能立首功,但第二、或者第三份功勞,肯定是少不了他的。
然而這一次,毅親王的打算只成功的一半,並且是起到反作用的那一半……
皇帝在權衡之下,也的確臨陣換將了,但換上來的卻是李觀。
李觀此人原本也是將門之後,又是皇帝從小的玩伴,在兵部也當過一些差事,但年紀不過三十出頭,又沒有真正領軍打仗的經驗,貿然將他換上去,簡直就是帶著五十萬大軍一同陪葬。
事後毅親王想起來,也覺得自己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自己的身份地位擺在這兒呢,皇帝這些年雖然對自己也十分信任,但這種信任根本就不足以讓他將五十萬精銳大軍的指揮權交在自己的手裡,自己倉促中做出的那條建議,不但害了戴鸞翔,也害了前線五十萬將士……
後面的事情就很熟悉了,李觀輕敵冒進,達利可汗不但沒有中戴鸞翔下的陷阱,反而給大機朝廷來了個誘敵深入,終於在野驢嶺一舉殲滅大齊精兵五十萬,苦心經營了上百年的北方防線也像紙糊的一般,被達利可汗率領的騎兵輕易突破,大肆劫掠一番之後,方才心滿意足的返回了戈壁草原。
而蕭文明父親以及臨海屯老一輩人,也在這一場戰爭之中損失殆盡。
這場慘敗堪稱是大齊朝立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敗仗,就連皇帝屁股下端坐的那一張龍椅,都不免有些晃動了。
至於被撤換下來的戴鸞翔,皇帝大概是出於羞愧,兩年多來雖然重整軍務急需用人,但始終沒有給他派任何的差事。
戴鸞翔只能領著一份魏國公的俸祿,在家中閒坐而已。
作為老上級和老朋友的毅親王,帶著幾分愧意,時常去探望他,就連這次平定白炎教之亂的重任,毅親王一開始推薦的也是戴鸞翔。
只不過被皇帝因為各種原因否決了,這回毅親王不會再犯上次的同樣的錯誤了。
在戴鸞翔被否決之後,他就索性自告奮勇,並且答應不從洛陽帶走一兵一卒,便南下統籌平叛事宜。
並且毅親王也在皇帝面前把話說穿了、說透了:“皇上,我都這麼一大把年紀了,一隻腳已經踩在棺材裡的人了,除了能替皇上分憂、替百姓做一點事情之外,早已是萬念俱灰了。再看我
的這些子孫:鬥雞的鬥雞、遛狗的遛狗、逛窯子的逛窯子、養小妾的養小妾,沒有一個像樣的。我死了以後,他們安分守己也就罷了,可要是蠢蠢欲動,就憑他們的才德,必然會闖出天大的禍事!老臣今日就把這身老骨頭再賣給皇上,只求今後皇上能夠多多關照我這幾個不成才的兒子、皇上這幾個不像樣的弟弟……”
毅親王這話說的可謂是入情入理,皇帝終於同意了毅親王的建議,並且同意他將戴鸞翔也帶在身邊,於是才有了毅親王隻身來到前進村,幫了蕭文明大忙這件事情。
雖然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毅親王和戴鸞翔此次來到並沒有帶著一兵一卒,但是就憑著他們二位的威望和才幹,白炎教現在雖然氣勢頗盛,但是儼然已被判了死刑了。
不過他們兩個都是厚道人,也知道白炎教之所以現在還被侷限在福建道,最遠也不過蔓延到衢州,最主要的還是蕭文明在前進村這邊一個人苦撐危局。
蕭文明的功勞,他們肯定是心中有數的,這就要比很多看見屬下立了功,就急著往自己身上攬的上級要強上許多。
當然了,這也是由他們的身份地位所決定的。
這兩個人,一個是皇帝的親叔叔,一個則是統領過數十萬大軍的元帥,還真看不上蕭文明這一點雞毛蒜皮的功勞。
只聽毅親王說道:“早就聽說你小子整軍經武頗見成效,手下不過有區區三百屯田兵,就敢大張旗鼓的揚起‘蕭’字大旗,這架勢屬實不小啊!鸞翔,你當年領軍作戰的時候,可有他的這份派頭?”
戴鸞翔微微笑道:“旗號我當然是有的,並且還是先帝御賜的。每逢作戰,都必須打出來鼓舞士氣。蕭大人能夠打起自己的旗號,既然能夠鼓舞士氣,要我看也未嘗不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