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馮海峰說的並沒有錯。

皇城司辦事從來就沒有人膽敢阻攔,因此皇城司的兵丁速來嬌貴,他們裝備齊整、衣著光鮮,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繡花枕頭一包草,但是表面功夫肯定是做到家了。

並且皇城司的職權極大,就是當街殺人也未必是什麼大事!

有了馮海峰的命令,他們壓根就不去考慮你蕭家軍是怎樣的戰鬥力,一擁而上,就想要把六麻子搶在手裡。

蕭家軍沒有準備,四五個壓著六麻子的弟兄,頓時被打得鼻青臉腫,卻還死死抓著六麻子的手腳,並沒有讓他被搶走。

蕭文明一看就急了。

他也不是什麼怕事的人,打了他的兄弟就跟打他本人一樣,立即下令道:“正經把咱們弟兄拉出來,是我蕭家軍在京城裡揚名的時候了!”已是做好了同皇城司大打一架的準備了。

眼看事情越弄越大,還是溫伯明保持了冷靜,他雖然沒有直接反駁蕭文明的命令,但也做了修整:“叫一百弟兄出來就行了,人多了嚇著他們……”

蕭家軍都是吃蕭文明的飯長大的,別說是面對的皇城司,就是面對的是皇帝本人,他們都不會有半點含糊。

於是只見一百蕭家軍的兄弟,推開毅親王府的大門,從內魚貫而出,齊刷刷站到了皇城司兵丁的面前。

皇城司馮海峰乃是主管蒐集情報、辦理案件的,對蕭文明也頗有耳聞,不可能不知道蕭家軍的厲害。

因此見到蕭家軍這樣的態勢,他也唯恐這支出了名的戰鬥力強悍的軍隊,真的就在蕭文明的命令下大打出手——能不能平息事態尚不好說,自己手下這些皇城司的人馬,恐怕就要吃大虧了……

因為皇城司的戰鬥力有幾斤幾兩,馮海峰自己也不清楚,對付江洋大盜問題不大,可要比起在戰場上同戎羌、倭寇一刀一槍拼出來的蕭家軍,可就難說了啊!

蕭文明其實也並不想同皇城司交手,不過是拉出人馬來嚇嚇他們罷了,便約束著手下的弟兄,不要輕舉妄動。

馮海峰也有相同的想法,然而他對皇城司的掌控能力,可就不如蕭文明對蕭家軍的掌控力那麼強了。

並且皇城司的這些兵丁也都不是善茬。

他們原本都是京城裡的一些富貴子弟,有的還是勳貴家的紈絝,進入皇城司算是父兄長輩給他們謀的一個還算光鮮的差事——畢竟是在皇上面前當差嘛!

正因為此,原本他們心裡就帶著傲氣,而皇城司在京城裡向來說一不二,沒人敢反對,更把他們養成了“皇上老大我老二”的心態,甚至有時還會對一些大臣出言不遜,—當然了老相國衛玉章這樣的權臣除外。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大臣們害怕他們,可並不是因為害怕他們本人,而是害怕他們所屬的這支皇城司的力量,害怕的是皇帝對於皇城司的倚重。

只可惜這些兵丁往往會把其中的因果關係給搞亂了。

因此見到居然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馬敢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這些皇城司的兵丁,立即就惱怒起來,汙言穢語地就像蕭家軍劈頭蓋臉的罵過去。

洛陽的官話同江南的軟語頗有不同,但是罵人的話還是聽得懂的。

蕭文明手下的蕭家軍的子弟兵,那也不是能吃虧的主,一聽別人罵開了,怎能服氣?也操著家鄉的口音,同樣朝著對面罵過去。

於是這兩方人馬就在毅親王府門口的鬧市破口大罵,光憑這一點,要是被皇帝或者是宰相知道了,就要好好責罰他們一番。

兩隊官兵潑婦一般地當街開罵……並且一邊還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皇城司……

那可真是難得一見的景觀,剛才被驅趕走了的老百姓,可不想錯過這樣的場面,又紛紛聚攏了過來,並且其中還有幾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看客,這裡說一句那裡說一句,攛掇著兩邊越吵越兇。

但是這兩邊的人鬧出的亂子還遠不止於此。

也不知是哪位罵的狠了,又不知是哪位挨不住面子了,忽然就忘記了“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古訓,伸手一把扯住對面一個人的衣領子,揮去拳頭就朝那人臉上打去。

一直到最後你蕭文明都沒有查明白,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但是這也不重要了。

總而言之,就是兩邊的人馬從口舌之爭開始,終於動了手扭打成了一團。

為了捉六麻子的事情就和皇城司起衝突,蕭文明大人是不願意看到的。

然而打都打了,唯一的目標就是要打贏!

蕭文明更加不可能下令收兵,那這樣不就相當於投降了嗎?不就相當於怕了皇城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