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這樣一種考慮,那麼蕭文明更是非得把全部蕭家軍一個不漏的帶上,以免途中發生意外,更為了防止讓皇帝以為他和康親王沆瀣一氣。

經過溫伯明的這一番點撥和分析,蕭文明瞬間變得豁然開朗:“那好,這回我就聽康親王一回,率領全部人馬,去洛陽走一走。”

走是走,但也不是毫無目的地說走就走。

為了處理如此重大的突發事件,蕭文明不能不對臨海屯的各項事務有一個細緻的部署,並且是越細緻越好。

首先要做的,便是將事情的本末由來告訴姐姐蕭文秀,並且一再強調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讓她留守臨海屯和臨海屯,千萬要提高警惕,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忽視,並且還要囑咐主管生產經營的董婉青,讓屯子裡所有的工廠作坊開足馬力生產,無論生產出來的商品能不能銷售出去,總之是要讓這樣臨海屯和臨海港的工人全都忙活起來,這樣也就沒有閒工夫節外生枝、惹是生非了。

其次,臨海屯的防守要立即嚴格起來,屯子裡農閒的老少爺們要立即組織起來,一旦發現有人鬼鬼祟祟的,要馬上把他抓住扣留在屯子裡,不用給他面子。就是闖了禍,自然由蕭文明回來慢慢料理,總之第一要務就是要保證臨海屯的絕對安全和平穩。

再其次,蕭文明這回去洛陽,除了有五百蕭家軍的兄弟還不夠,必須帶個武林高手在身邊。林丹楓雖然就在蘇州,但是現在叫他也已經來不及了,就只能帶著宋星遙一道同去。

但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等林丹楓來到臨海屯的時候,一定要將所有的情況告訴這位姑蘇大俠,並讓他在江湖之中廣泛探尋訊息,有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就要立刻報告給蕭文明,並且隨時做好接應的準備。

此外,蕭文明又分別吩咐了不少的細節問題,可謂是事無鉅細。

在半個時辰之後,蕭家軍的五百兄弟終於列隊齊整,準備出發。

並且根據蕭文明的命令,他們全都換上了統一的白色軍裝,算是給毅親王老人家披麻戴孝。

說起來可嘆,因為臨海屯的叔父一輩在野驢嶺一戰之中全軍覆沒,因此屯子裡的子弟兵穿著白色的軍裝,替他們守了三年的孝。

好不容易,才在沒幾天之前換上了紅色的鮮豔軍服,卻只在倭國走了一趟,便又換回了白色。

看來得如今的這個大齊王朝,可真是在多事之秋之中啊!

召集起了全部人馬,蕭文明終於走到了等候已久的康親王的面前,拱手道:“王爺,臨海屯五百子弟兵已經列隊齊整,何時出發,請王爺下令!”

“蕭家軍”的名字固然已成了固定用於,但是因為個人色彩太濃了,跟康親王提起的時候,還是要低調一些。

其實,不低調的是康親王才對。

不管是出於自保還是為了滿足野心,這幾年康親王一直以補充王府護衛的名義,不斷招募人手,並且還經常上朝廷裡的老將學習用兵之道,這時多少也算是個知兵之人了。

並且他親王府的護衛,在其訓練和整頓之下已是頗具戰鬥力了。

然而蕭家軍從集合到列隊,一直到備齊所有的裝備、輜重、補給等候出發的命令,一整套 動作執行得如此乾淨利落,還是大大出乎了康親王的意料。

並且原本是步兵的蕭家軍,居然人人都配上了一匹上好的戰馬,機動能力和衝擊能力更上一層樓,有如虎添翼之效,更是讓康親王羨慕不已。

要知道,因為戰馬這種戰略物資的短缺,大齊王朝對於戰馬的管制極其嚴格,就連貴為親王的康親王,也都只能弄到幾匹代步的馬匹,根本不可能為手下的王府護衛沒人配備一匹。

就算他有這樣的財力和物力,也不敢這樣做——一支上百人的騎兵,太扎眼了。

而康親王沒有做到的事情,卻被蕭文明這小子做到了——他的實力果然深不可測,手下這支人馬雖然只有區區五百人,但是戰鬥力或許比得上成千上萬人馬。

也不知是因為害怕還是因為羨慕,康親王嚥了口唾沫,這才下達了命令:“好,全軍隨本王行動!”

康親王的命令對蕭家軍可不管用。

直到聽了蕭文明發出了同樣的命令之後,這五百蕭家軍的兄弟才翻身上馬,重新排好了行軍的佇列,護著十幾輛大車組成的輜重隊伍,猶如一條機敏的蟒蛇,開始向前蠕動著他那條有力的身軀。

然而走不了幾步,康親王卻突然回過頭來,問道:“蕭文明,前進屯有個百戶叫顧德安的,是被你抓起來了吧?”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