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小心應付?不就是他的一個門生嗎?有什麼稀奇的,老相國的門生,我這裡也有,又不是什麼稀罕人物。湯大人的話就算帶到了,我也聽進去了,知府大人公務繁忙,就請回吧!”

蕭文明的性格湯光耀還真是十分了解,一樁事情跟他偶爾提醒一句便也罷了,要是反反覆覆地說,反而惹惱了他,一個不高興又做出什麼過激的事情,那就會把事情越搞越糟。

於是聽蕭文明下了逐客令,湯光耀便也不再反覆勸說,拍拍屁股便離開了臨海屯。

經過這些年的經歷,湯光耀不僅從小小知縣任上,一舉做到了蘇州知府,官位是上去了,格局也開啟了,辦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增強。

這一回他給蕭文明報的信,果然不是風聞

(本章未完,請翻頁)

言事、道聽途說,而是十分靠譜,在四天之後就應驗了……

在別人看來,應付江南道主管楊元芷的質詢,無疑是一件大事,可蕭文明卻沒把這件事情看得過分重要,因為還有一個他更加害怕的人,拉下了臉,催促他辦一件大事。

此人便是蕭文明的姐姐蕭文秀,而要他辦的事情,便是修建臨海屯的城牆。

蕭文秀都說了:“說好了去去就回的,可你這麼一來一去,又兩個月時間耽擱了,城牆倒了一半,工程就這麼落下了,怎麼我吩咐你做一些事情就這麼難呢?也不知我活命的時候,還能不能看到這座城牆完成?”

蕭文秀都把話說得這麼重了,蕭文明還怎麼好意思怠工?

因此回到臨海屯的這幾天,蕭文明連休息都沒有好好休息過,就一門心思地撲到了城牆的修建工程當中,恰逢這幾天又進入了江南的梅雨季節,一天十二個時辰,至少有十個時辰,天上都飄著淅淅瀝瀝的雨。

如果說老天爺非要在這段時間把這麼多的雨下完,那不如干乾脆脆地瓢潑一般的大雨傾瀉而下,下他一兩個時辰,然後就雲開霧散、天氣放晴,那倒也乾脆。

可老天爺非得磨磨蹭蹭、飄飄灑灑地下上一整天,讓人渾身不舒服。

尤其是給蕭文明的工程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建造城牆這樣的大工程,可不是文人們吟詩作對,是要冒著雨、頂著風,在露天搬運材料、堆砌城牆的,就是不折不扣重體力勞動,現在雖然沒有烈日的炙烤,但渾身上下溼漉漉的也是說不出的難受。

工人們做得苦,蕭文明也沒有辦法,因為要趕工期嘛——就只有多給工錢了。

不過好在蕭文明現在有的是錢,給工人付工錢也不算冤枉,他倒也還算樂意。

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當然是從貿易中獲得。

經過蕭文明在倭國的那一番作為,倭國國內局勢大變,方山家及其附屬的諸侯算是徹底掌握了倭國的大局,在攻滅了原川家之後,已經互相攻殺了上百年的倭國的亂世,總算是暫時告一段落,迎來了和平時代。

至此,倭國的老百姓雖然做不到安居樂業,但是動不動被拉去當壯丁,時不時就會丟了小命的日子,總算是一去不復返了。

而對於那些倭國的諸侯而言,他們的好日子更是到來了!

不用再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了,可以盡情地享受生活了,特別是參與了圍攻原川家戰役的那些諸侯,他們每一家、每一戶都分得了原川家積累下來的鉅額財富,到了躺在勝利的功勞簿上享受生活的日子了。

於是這幫傢伙散盡金銀,爭先恐後地到蕭文明的臨海屯採購各種奢侈品,把蕭文明開辦在臨海屯的紡織廠所生產出來的綢緞、棉布,連同之前的庫存採購一空,讓蕭文明又狠狠地發了一筆財。

這筆金銀落袋,也算是蕭文明這一回沒有白跑倭國一場,又積累下了不少的金銀,可以讓他再度興風作浪。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