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蕭文明重新下達了命令,命令手下的蕭家軍,改變現在以擊潰對手為目的的平行陣,改為以殲滅為目的的包圍戰法。

他命令:三個頭目中,位於陣中的胡宇立即率領手下的兄弟向前突進,不求消滅多少對手,只求將其注意力集中到中央;另外兩邊兩個頭目張俊和劉辰,則一左一右率領手下的兄弟,迅速機動到對手的左右兩翼和身後,迅速與中間的胡宇形成品字型站位,實現對敵人的全面包圍!

蕭文明手下三個頭目,雖然同樣對蕭文明十分忠誠,但是做事和領軍都各有其特點——張俊最為小心謹慎,劉辰最是迅速果斷,而胡宇是三個人中最英勇兇猛的。

由他坐鎮中央,並且以最為猛烈的攻擊吸引敵人的注意力,那是最合適不過的。

只見他身先士卒,親自加入一個鴛鴦陣,一馬當先向敵軍發起了突襲,他的進攻果然極其犀利,眨眼間就沖毀了對手的兩個鴛鴦陣,並且攻勢還沒有削弱,徑直往敵軍的正中央防線衝擊而去。

不知道的,看了這樣的攻擊,還以為蕭文明採用的是中央突破的戰法,意圖將敵軍一分為二!

對面反應倒也不慢,馬上將兵力集中在了最當中,力圖阻止蕭文明的突破。

這樣的應對其實並沒有錯,錯的只是他們上了蕭文明的當,蕭文明要的就是他們集中於正面,以便自己可以從容包圍。

然而對面畢竟也是一群使用的鴛鴦陣的武林高手,戰鬥力比起蕭文明之前遇到的那群所有的對手,都要強出不少。

尤其是在他們集中了兵力之後,更是讓陣型變得異常的雄厚,就算胡宇和他手下的弟兄們異常勇敢,就算有林丹楓在一旁掠陣,卻也再也無法突破繼續敵軍的防守了。

這還不算,甚至有越來越多的弟兄被從火線上抬了下來,大多是受了輕重不一的傷,而直接戰死沙場的,也有三四個人了。

蕭文明雖然已經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當傷亡出現在他的面前的時候,還是感到心疼,趕忙下達命令,催促著執行包圍任務的張俊和劉辰,告訴他們,已經有不少正面的弟兄死傷了,要他們加油快乾,要是再磨磨蹭蹭的,死傷的弟兄就更多了!

張俊和劉辰兩人當然心急,但是鴛鴦陣是一個整體,整體行動當然要比大家撒開丫子跑要慢了不少,不過以蕭家軍的執行力,就是行動再遲緩,也總有完成任務的時候。

終於,在對面傳來一陣擂鼓聲之時,蕭文明終於知道了——包圍對手的行動,總算是完成了!

並且張俊和劉辰會合之後,兩邊的人馬立即向左右兩翼展開,迅速形成了對敵軍的徹底包圍。

在自身兵力和對手兵力的對比不過成一比一的勻勢的條件下,就敢實行大包圍的策略,也可見蕭文明用兵之大膽!

至此,戰場上的勝局幾乎已經奠定了。

不過蕭文明不敢有半點掉以輕心——在倭國的土地上,同中原的軍隊作戰,容不得蕭文明放縱一分一毫的容錯率。

於是他又趕緊下達命令:“大家不要停手,一鼓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作氣將敵軍全部吃掉!”

這時,在包圍圈裡的顧樂安的人馬,已然是亂成了一團,他們終於恢復了原先的本來面目——什麼鴛鴦陣全都被打散了,依舊像這些江湖人士在行走武林的時候那樣,憑藉著一人之力、憑藉著匹夫之勇,各自為戰地同有組織、有紀律的蕭家軍作戰。

古代有一種說法叫做:善謀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說的是講究謀略的人,很少捲入戰爭;善於用兵的人很少會失敗;而在失敗中懂得采取正確策略的人,就幾乎不會滅亡。

蕭文明不算是個善謀者,總是捲入各式各樣的衝突之中,有時看來很多衝突都是沒有必要的。

但他多少是個善戰者,倒不是完全沒有戰敗過,只是打不贏的仗,數來數去就這麼一兩次而已,畢竟就算輸了,也沒有遭受過什麼重大的損失。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他又可以算是一個善敗者了。

不過在包圍圈裡的人,既不善戰,也不善敗。

如果他們善戰的話,就不會落到蕭文明的包圍圈裡,如果他們善敗的話,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既沒有組織突圍,甚至也來不及舉手投降,而是在做毫無意義的反抗。

至於“善謀”……

恐怕某這個字就跟他們完全不搭邊兒了……

不過這樣的對手,顯然是受到蕭文明歡迎的。

蕭文明見他們已經成了落水狗,當然不會放他們一馬,而是再次下達了命令,命令蕭家軍的兄弟們立即壓縮陣型,不能給對手任何一絲喘息的機會,要在此時此刻就將敵人徹底消滅。

恨只恨剛才這些人,傷了蕭家軍不少兄弟,現在蕭文明的手下都恨他們恨得牙齒癢癢。

聽了蕭文明一聲令下,蕭家軍立即向包圍圈發動進攻,對手現在完全失去了組織,一開始的鴛鴦陣早就沒了章法,而對付孤立作戰的步兵,則正是蕭家軍正宗鴛鴦陣的強項。

因此僅僅一次又一次接連不斷的攻擊之下,包圍圈中的人已經傷亡了三分之一,戰鬥力進一步削弱了。

蕭文明指揮作戰從來是不會在安全的地方釣魚的,一向都是貼近指揮,甚至會親自下場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