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爺拿到了圖紙,可是想要把船造起來,可能也不會那麼容易。”

“這怎麼說?”

“就怕中國沒有好的木料,造出來的船鬆鬆垮垮的,說不定還沒下水就塌了……就算下了水,也有可能到處漏水,總之造船不是簡單的事。”

“那就多謝索菲亞的提醒了,這事我自然有心裡有數,圖紙我也不會白拿你的,等下回你來經商的時候,我自然還有禮物相送。”

蕭文明拿到了圖紙,自然是興高采烈,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索菲亞提供的船舶圖紙,就是在西洋也是最新銳的船型。要不是仗著這樣的新式遠洋航船,索菲亞才能只靠著一艘船,就能遠隔重洋來到臨海港,也才能在直接撞沉了原川家的船之後,還能繼續航行。

不過索菲亞的話倒是的確給蕭文明提了個醒,製造木船,尤其是要製造能夠乘風破浪的遠洋木船,木材的質量的確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木質戰船時代,歐洲各大海權國家,都是將木材作為戰略資源來儲備的。

據說像英國、荷蘭、西班牙這些國家,都把這種戰略儲備一直維持到了二十一世紀……

索菲亞的顧慮當然有道理,因此當她起錨離開之前,蕭文明還特地從她的船上討了一塊上好的木料,要以這塊木料的質量為標準來精心挑選造船的材料。

蕭文明原以為想要挑選上好的木料,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誰知卻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中國地大物博,不但超出了索菲亞的想象,甚至超出了蕭文明自己的想象,上好的目的其實正在眼前。

在哪裡?就在洋湖的東山島上!

東山島只有東山村的居民居住,出島進島全靠船隻,交通十分不方便,但這是有這層保護,東山島幾乎沒有經過開發,島上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樹極多。

其中精中選精、優中選優,挑出來的又巨大大、又結實的木料更是數不勝數。

根據初步推測,要是把東山島砍禿了的話,像索菲亞這樣的船,造個二三十艘不成問題。

不過蕭文明也沒有這樣大的野心,先依樣畫葫蘆造出三艘來再說。

於是蕭文明便發動東山島的漁民,再請南湖屯的千戶曹瑞幫忙,整整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這才把所需的木料拉到了臨海港。

也虧得江南水網密佈,又有洋湖、長江水利可以水運,否則這些木料靠人拖馬拉,說不定一年半載都運輸不到。

有了材料又有了圖紙,就可以開工了。

蕭文明這裡人工巧匠也不少,造船工程暫由蕭文明親自坐鎮,具體的工作則由鐵匠鋪的馬青以及東山村的漁民,一同牽頭。

並且在造船的時候,蕭文明是同時兩條船一起開工,這樣在造一艘船的時候,其中發生什麼不對的地方,在另外一艘船上可以及時予以整改。

那樣兩艘船當中,至少可以保證其中一艘的質量,這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吧。

就這樣又過了三個月的時間,等到過年開春之後,蕭文明的三艘船終於可以下水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粗一看,同索菲亞的船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在近海溜達一圈,揚起高高的“蕭”字大旗,好不威風!

駕船的工作,蕭文明除了請了幾個海船上的老水手帶隊之外,主要還是交給東山村的漁民,又派了蕭家軍裡幾個激靈的兄弟上船跟著一道學習。

東山村的漁民,蕭文明曾經從倭寇的魔掌之下把他們解救出來,對於他們蕭文明有救命之恩,是可以絕對信任的,駕船的事情給他們,蕭文明也能放心。

三艘船順利下水,蕭文明還想再造幾艘,可這時姐姐蕭文秀的埋怨又來了:“說好了不是要把城牆造起來嗎?可現在城牆造了小半年,卻還只有一個雛形,不過壘了一圈一人多高的石牆而已。照這個速度造下去,城牆得造到猴年馬月去?”

原本對於建造城牆這種過於消極的防禦行為,蕭文明根本就不是很熱心,後來又因為建造海船的事情,這項工程自然就耽擱了。

然而姐姐的話還是要聽的,蕭文明的資源也就這麼一點兒,無非是左右傾斜而已,既然有了三艘海船,而駕船的技巧、海戰的模式,還需要繼續摸索以便形成戰鬥力,那麼建造新船的計劃就可以先放一放了,還是回到建設城牆的工程上來。

於是蕭文明重新回到了臨海屯,再次主持城牆建設工程。

這時,他的一個老熟人回來了,正事他的結義大哥林丹楓。

年前,林丹楓被蕭文明指派了建設情報網路的任務,他的這位江南武林盟主的林大哥,果然不負眾望,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跑了四五十個山寨、十二三個門派。

這些山寨和門派都是往日他曾施與過恩惠的,林丹楓的話他們還是聽的,便由此先結成了情報網路,約定一旦遇到什麼大事,便要立即想發設法通知姑蘇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