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大計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一個,是在華人的船上幫工,話說得不算利落;另一個則是久居南洋的華人,中原話雖然也帶上了濃重的口音,但總算還沒有忘記鄉音,還是可以交流的。
聽他講,前幾日在海上那三艘船展開的激烈的海戰,島上的人看了個一清二楚。
一開始,他們還當看白戲,聚在海灘上叫好呢!人嘛,不就吃飽喝足了看個熱鬧嘛!
可後來就不對了,聽漂到島上的人說,說是大齊朝廷容不得他們在這裡做走私買賣,就派了人、派了船,要來蕩平這座小島。
所有人不管是老、是小、是什麼國籍,只要看到了全都以勾結外敵論處,逐一殺死,一個不留!
於是島上的大家就慌了神,便趕緊一鬨而散,逃命去了。
不用說,散佈這條謠言的一定就是董鴻儒本人了,只有這樣才能把局面搞亂,自己也就可以乘機逃跑。
這一回,島上的商人走得急幾乎是落荒而逃,跑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麼細緻:船走了、人跑了、貴重的財產也帶走了,可是居然還留下了不少人在島上,而這些人大多是受了傷的、患了病的船員、水
(本章未完,請翻頁)
手。
所以說蕭文明的認識一點都沒有錯,缺乏像蕭文明這樣的人居中把控,在這個時代所有的商業行為遵循的都是叢林法則,強者生存、弱者敗亡,無不如此。
不過也多虧有這些人留在小島上,讓蕭文明平白多了一些可供差遣的人,把這些人留在島上——不用他們發揮任何作用,只要留在這裡,展示一下蕭文明的勢力的存在就可以了。
這樣的部署,屬於佔位排隊,雖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有和沒有本身之間就有巨大的差別。
蕭文明正想以這個叫戴建平的中原人為首,安排下人的時候,卻見富山吉秀急匆匆跑了過來,在蕭文明耳邊低語道:“爵爺,我這裡抓到一個人,正好是原川家的人,不知要如何處置?”
原川家的人?
這不是和董鴻儒是一夥的嗎?
既然董鴻儒都走了,怎麼落下他一個?
蕭文明懷著這份好奇心,別讓富山吉秀將那個人押了上來,將這人上上下下一打量,這才知道此人同其他滯留在島上的人差不多,也是那種不便行動,沒法帶著一起走的。
他在同蕭文明的交戰之中,腿上受了傷,大腿外側被削去了巴掌大的一塊肉,別說是下到海水裡了,恐怕就是走路都困難了。
這個傢伙為虎作倀,幫著董鴻儒同蕭文明作對,受這樣的傷,純順罪有應得,沒什麼好可憐的!
不過經歷了這麼一出被同伴拋下的悲慘遭遇,這人心裡倒也敞亮了,知道這年頭誰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才有一條活,於是對於蕭文明透過富山吉秀翻譯過來詢問他的問題,這個人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蕭文明好奇的還能有什麼,不就是富山吉秀怎麼就和原川家搭上了線。
這個問題,果然還是由原川家的人回答最合適了。
聽這人的意思,原川家原先並不知道有董鴻儒這個人,一開始,還是這傢伙遠隔重陽,歷經艱難險阻,從中原來到倭國的。
這樣的介紹,一下子就解除了蕭文明之前的一個疑問,原來董鴻儒這小子居然出海去了,怪不得蕭文明在中原怎樣的一痛尋找都無法發現他的蹤影。
那他怎麼又是同原川家聯絡上的?
原來是那董鴻儒登陸倭國之後,目的就十分明確,在幾百個村長大亂斗的倭國,他別的人一概不找,對於眼下勢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方山家更是不聞不問、避而遠之,而是專門找到了在方山家的威壓下已然式微的原川家。
這董鴻儒在中原也算是個傑出人物了,他肚子裡乾貨不少,幾乎可以算是學富五車了,口才又好,說是口若懸河一點也不為過,長得也風度翩翩,一下子倭國那些歪瓜裂棗的傢伙全都比了下去,剛見了一面,原川家就把他迎為上賓。
並且董鴻儒出手也極其大方,隨船帶來的綢緞、瓷器、宣紙、茶葉想送就送,絲毫沒有憐惜。
董鴻儒不是做慈善的,他這樣做,可不是為了去倭國扶貧去的,而是有自己的大計劃。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