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蕭文明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的出現在了視野之中,蕭文秀立刻就繃不住了,立即迎上前去,用帶著哭腔的聲音喊道:“我的親弟弟!你總算是回來了!”

蕭文明見狀趕緊滾落馬鞍,一把扶住蕭文秀,見她原本那張十分端莊的臉上已然顯出了幾分老態,雖然氣色還不錯,卻顯出無法掩藏的疲憊。

蕭文明見了十分心疼,說道:“姐姐,這些日子辛苦你了……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趕緊告訴我啊!”

蕭文秀尚未搭話,一旁的溫不明卻道:“蕭兄,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還是先回屯子裡再說吧。”

他早已看到躲在蕭文秀身後的蘇舜欽了。

現在的他也是悲喜交加,有一肚子的話要對自己的這個心上人說。

幾人一路走一路說,蕭文秀為主介紹,其他人從旁補充。

這下,蕭文明總算是從眾人的口裡把事情給搞明白了。

原來黑旗軍搞的完全就是偷襲,沒有任何警告、沒有任何預兆、沒有任何,也沒有任何警告,突然就殺氣騰騰地殺過長江,殺奔臨海屯而來。

也虧得頭目張俊辦事穩妥謹慎,提前在長江邊上發現了黑旗軍的行動,立即拉出隨時枕戈待旦的一百老蕭家軍的兄弟,這才勉強擋住了黑旗軍的頭一波攻擊。

然而黑旗軍中武林高手眾多,又不乏亡命之徒,並且他們的人馬越聚越多,張俊雖然用鴛鴦陣贏下的第一仗,但也怕自己寡不敵眾,便趕緊退回了臨海屯。

得知前方戰況的蕭文秀,雖然也是頗為慌張,卻並沒有感到慌亂。

他知道光靠留守的一百蕭家軍,肯定是難以抵擋住對手的,便立即招呼起還留在屯子裡所有的青壯年全都集合起來,不管是正經的兵器還是農具,全都發給他們當做武器。

蕭文秀在臨海屯裡原本就極有威信,經她這麼一鼓動,臨時被請來收穫莊稼的農工、正在臨海屯裡交易的商人的護衛、以及鐵匠馬青鐵匠鋪裡的工人全都集合起來了,能夠立即參加作戰的人數,瞬間就擴充到了五百人左右。

就靠著這幫人,臨海屯又擋住了對手第二波的攻擊。

雖然連輸兩陣,但是黑旗軍卻似乎並沒有氣餒,兵力仍在不斷增加,似乎正在準備了第三波的進攻。

臨海屯的老軍老夏頭感到不妙,意識到光靠屯子裡現在這些人的力量,再擋住一回兩回的還行,要是再來三四次衝擊,恐怕就難以抵擋了,於是便建議蕭文秀立即派人出去請求支援。

這時候就體現出蕭文明平時的人緣了。

接到求助的訊號,第一個趕來的,便是臨海港的碼頭工人。

這幫人平時修建、維修、養護碼頭,攢了一膀子的力氣,正是上陣殺敵的好材料,不過還輪不到他們同對手短兵相接,卻先做了一件要緊的事情。

原本蕭文明在建設臨海屯的時候,他的姐姐蕭文秀就建議在屯子外面繞上一圈城牆,這樣就可

以防備外敵的入侵。

然而蕭文明卻是信誓旦旦,自信沒有什麼人可以攻打過來——修了城牆不但沒用,反而還會影響交通,影響以臨海屯為中心建立起新的貿易網路。

對於當時的決定,蕭文明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太天真了一些,對於大齊朝險惡的政治軍事形勢,並沒有清醒的認識。

不過當時蕭文明也並沒有完全違背姐姐蕭文秀的意願,多少還是修建了一些防禦工事,比如挖了幾條壕溝、堆了一些檑木。

這些工事,特別是壕溝,在抵擋黑旗軍頭兩波攻擊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了碼頭工人的增援,蕭文秀便讓他們以原先的壕溝為依託,繼續向兩側伸展挖掘,僅僅在一夜之間,就在臨海屯的正面挖掘出了一道一丈來寬、四五尺深度、長度達到二三里長的壕溝,完全可以抵擋住黑旗軍的正面衝鋒了。

只可惜工時還是太過倉促,否則按照蕭文秀的計劃,就應該將壕溝同臨海屯一南一北兩條小河挖通,這樣就可以形成一條淺淺的護城河。

有了護城河,即便不能完全抵擋敵手的進攻,但也能很大程度上影響對手的行動,讓他們在渡河的過程中就消耗掉相當大的體力和戰鬥力,這樣臨海屯弟兄,就能以逸待勞了。

這雖然是最基本的軍事常識,但是蕭文秀一個女子能想到這一點,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光憑這一點,恐怕就要比大齊朝一半以上的軍官要強了。

果然,這一道戰壕,讓次日清早黑旗軍的攻勢再次受挫,雖然臨海屯的抵抗也付出了相當大的傷亡,但終究還是禦敵於家門之外。

這時,臨海屯遇到危險的訊息傳的更遠了,周邊的幾個屯田所都已接到訊息。

他們都同蕭文明並肩作戰過,結下過戰鬥中的友情,只可惜他們的膽子不像蕭文明那麼大,並不敢擅自行動,而是立即派人去請示蘇州知府湯光耀,只有當他下令展開行動之後,這些屯田所才敢立即馳援臨海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