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手下的蕭家軍繼續向南行動。

他們雖然有馬匹作為腳力,但是這些馬都是精良的戰馬,來之不易,並不敢抽著鞭子快馬加鞭地行動。

因此蕭家軍的行動雖然比之前光用腿腳快了不少,但終究也是跑不過迅猛南下的寒流,整條通濟渠終於還是徹底斷航,無法登船下水。

於是蕭文明又繼續指南,走了有五六天的時間,便來到了淮河岸邊。

原本淮河也是幾大水系之一,同樣可以行船,但是今年氣候異常,淮河的水位不高,聽在河邊的船工說,河底的礁石都露出來了,能裝幾十人上百人的大船,根本就沒法航行。

蕭文明無可奈何,只能出錢僱小船,先花了三天時間,將自己的蕭家軍兄弟和他們的戰馬以及其他隨行物質,螞蟻搬家似地渡過淮河,這才能繼續往南。

往南行動,一直走到了長江邊

上。

長江千百年來都是中國最穩定的一條大河,即便是黃河遭遇了凌汛、淮河也在枯水期,可長江依舊是江水滔滔、奔流不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這是蕭文明在他的《蕭氏詩譜》裡抄錄的一首杜甫的七律,同時也是一首千古絕唱。

站在長江北岸,蕭文明向南眺望,隱隱約約的地平線,便是自己的家鄉江南。

蕭文明不願耽擱,便先在江邊找了塊空地駐紮下來,又派人四處收羅能夠過江的大船。

眼下是隆冬時間,江南的秋糧早已運送完畢,正是漕運的間歇期,蕭文明花了三天時間,好不容易才湊齊了七艘大船,終於可以載起全部的人員馬匹和物資,一道往江南去了。

此時蕭文明站在長江的上游,又有從北方來的寒風,將江上漕船的風帆鼓得滿滿的,幾艘大船藉著風勢順流而下,大船航行速度極快,彷彿利箭一般。

所謂“順風順水”,就是現在這個意思。

蕭文明坐船坐得舒爽,船工駕船也駕得爽快,於是便有意攀談了幾句。

船工也都是苦命人,生在船上、長在船上,十天半個月還算是短的,有時一年半載都不能下地一回,倒是因為往來接送運輸客商,他們都見多識廣,能說會道。

這就跟後世北 京城裡的計程車司機一樣,分明跟上層關係八竿子打不著,可一個個都出口成章,國際、國內、政治、軍事,放開了讓他們扯,能扯個三天五天不帶重樣的……

這個船工開口語氣就很大:“如今這世道是不太行了,大災小害得就沒斷過,北邊還有戎羌,老百姓的日子可怎麼過得下去?”

蕭文明剛剛搞定了戎羌的事情,自然有話可說:“這你就放心好了,世道馬上就要太平了。朝廷將要休養生息,雖然災荒乃是天數,非人力可以逆轉。但百姓的日子總是要一日好過一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