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伯明本人視金錢如糞土,又不事生產,名下並沒有什麼土地田產,也沒見過什麼奇珍異寶、金珠玉器,唯獨歷朝歷代的古文典籍、名家字畫,他倒看了不少。

這些東西雖然都只是一些薄薄的一張紙,卻無不是價值連城,都是稀世珍寶。

可在溫伯明看來,他過目過的所有文章書畫,只有兩樣東西,分量最重,第一就是蕭文明的那部《蕭氏詩譜》,這本詩譜雖然是抄襲而來的,並非蕭文明的原創,卻承載著中國幾千年詩詞的精華,自然是重比千鈞。

而比這本《蕭氏詩譜》更沉重的,那就是皇帝的這道聖旨,這道聖旨一下,自己的心上人便可從此脫離苦海了。

對於蘇舜欽而言,對於她的全家,那簡直就是再造人生了!

因此原本分明是蕭文明受封爵位喜事更大,可溫伯明卻比蕭文明還要高興,好說歹說都要由他請客,請大家美美的吃上一頓。

“這就免了吧!”蕭文明說道,“洛陽城可不是個久留之地啊,咱們還是先回去吧。蘇姑娘的喜事便是溫先生的喜事,到時省不了你大擺宴席,就怕吃席的人多,溫先生還捨不得破費呢!”

溫伯明怎麼會捨不得掏錢呢?

蘇舜欽被赦免賤籍,乃是一件天大的大好事,溫伯明巴不得有更多的人分享他的喜悅——等回到臨海縣,哪怕就是全縣城的人過來,和他一起慶祝,他都不會嫌多。

更何況溫伯明他現在也是個小財主,每年從蕭文明這裡拿到的幕資,有三千兩銀子之巨,再加上他原本家底就不薄,請吃一頓飯自然是不在話下。

但最關鍵的還是要先離開洛陽。

如今秋天已過,馬上是隆冬時節了,天氣一日寒冷過一日,蕭文明這個南方人實在是受不了北方的嚴寒天氣,還是早點回去吧!

於是向在京城裡的人一一告別,蕭文明便率領帶出來的四百蕭家軍兄弟,騎上高頭駿馬,便離開了洛陽。

臨走之時,病體未愈的毅親王還特地趕出來,為蕭文

明送行,並送上了一件剛剛完成的禮物——信義郎的官袍。

蕭文明匆匆離開,禮部那邊還沒來得及做好官袍,毅親王便用了自己的面子,叫公里造辦局連夜趕製出了一身,送給了蕭文明。

官袍、印章、儀仗等等官僚主義物件,蕭文明並不是很喜歡,不過這也是老親王的一片心意,蕭文明還是千恩萬謝的收下了。

看樣子這一回進洛陽,蕭家軍別的東西沒有,倒是一人都得了一身新衣服——蕭文明的是信義郎的官袍,而其餘弟兄們則是宮裡發下來的儀仗服飾。

只不過這些衣服好看是好看,實用性卻不強,上不了陣、打不了仗,還是存起來束之高閣的為好。

換上了那身經過煙熏火燎,已是半舊的白色軍裝,蕭文明一行浩浩蕩蕩向東北方向往黃河岸邊走去,原想經過黃河漕運,順流而下直抵江南。

然而走到一半卻聽說今年天氣嚴寒,黃河已經慢慢結冰了,等蕭文明一行人趕到黃河岸邊之時,說不定黃河已經斷航了。

蕭文明不願意冒這個風險,於是便由東北方向向南折行,準備先走到通濟渠邊,看看這條位於黃河以南的運河有沒有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