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馬尾驛(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此,蕭文明便也只能選擇住在驛站裡,至少要比住在荒郊野外略微安全和舒適一些。
更何況,驛站裡至少還能有幾間獨立的屋子,畢竟蕭文明的隊伍裡還有桑淳元和桑忠昌這兩個見不得人的傢伙,必須給他們獨立安排住處。
蕭文明今日下榻的是一個叫做馬尾驛的驛站,因驛站旁邊有一座馬尾山,故得此名,至於馬尾山為什麼會叫馬尾山——大約是山勢走向好似一條馬的尾巴的緣故吧……
聽說這裡還曾是一個古戰場,發生過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戰事。
不過這都是陳年往事了,如今現在這裡就只剩下一座略顯荒涼的驛站而已。
驛站的驛丞姓劉,今年有五十來歲的年紀了,驛丞的屬於武官一類,官職大多也是世襲來的,他在這個職位上盡忠職守,已經有三十多年了。
雖然劉驛丞見多識廣、經驗豐富,但是忽然間有這麼一大票人馬,要在驛站裡住宿,他也不由得多打了個心眼:“這位大人看樣子不是本地人吧?怎麼帶了這麼多人馬過來?要到哪裡去啊?”
這位驛丞果然是半老了差使的,這幾句話問的雖然客氣,卻包含了:一個人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幾個哲學命題……
蕭文明早就想好了應對的答案:“這位老人家,在下是從江南來的,是奉了元帥戴鸞翔的軍令,這才要趕去洛陽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至於戴元帥叫我去洛陽是什麼事,這我就不知道了,或許是輪換、或許是駐防、又或許是訓練,全憑元帥的吩咐。”
蕭文明知道戴鸞翔在北方百姓中的威望極高,故而一下子就抬出他的名號了,也就能給自己提高不少的信任度。
果不其然,這個老驛丞聽到戴鸞翔的名號,立即就高看了蕭文明一眼:“原來是奉了戴元帥的軍令,那就難怪了。最近這些日子兵馬調動的不少,忙忙碌碌的,雖然比不上前幾年野驢嶺大戰之前的樣子,但朝廷的兵馬動起來,也總比成天閒在地裡強……”
這話說的倒沒錯。
一支軍隊哪怕就是拉出去行軍走路,也總比駐紮在原地種田要好——多拉出去走動走動,行軍的速度快了、組織得嚴密了,哪怕就是吃了敗仗,逃跑起來的效率也可以更高一些……
於是蕭文明誇讚道:“喲!沒想到老人家雖然只是個驛丞,但還頗通軍務呢!”
這個老驛丞性格倒也十分開朗,聽蕭文明誇他,也不謙虛,笑呵呵地應承下來:“可不是嘛!算起來這幾十年從我眼前經過的人馬,加起來也得有個好幾十萬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不過這位大人手下這些弟兄倒甚是精銳,像這樣齊整的隊伍,老朽我上次見到,都記不得是在什麼時候了……”
這話蕭文明聽了高興:“精銳?能有多精銳?我這隊伍也不過是跟著戴元帥,在江南平定過白炎教而已,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蕭文明這種說法,放在現代叫做凡爾賽;放到古代,那就叫明貶實褒、春秋筆法,逗的那驛丞哈哈大笑:“這位大人說話果然有趣。看大人的行動,顯然是有備而來,趕了那麼多車,車裡一定裝著帳篷什麼的物件。那就請兄弟們到驛站旁邊的空地上去駐紮吧,這兩天正好沒人,地皮都空著呢,足夠讓大人住著的了。”
蕭文明眉頭一緊:“老人家,我的弟兄是要住在驛站裡的,你怎麼把我們往外趕呢?難不成是這兩天驛站裡面已經住了人,屋子都佔滿了嗎?”
“那倒沒有。”老驛丞回答,“屋子是空的,沒一間住了人,但是前幾個月朝廷降下旨意,說是從今往後,凡是要借住驛站房屋的,無論是往來的官員還是各地的軍隊,全都要掏房租出來。這些錢全都用作驛站日常的開銷,朝廷就不額外發錢了……”
原來還有這樣的規定。
蕭文明雖然並不知道,卻也並沒有感到奇怪。
古時候為了緩解朝廷財政危機,開源節流,而從各地的驛站扣銀子出來的事情並不少見。
就比如說明朝崇禎皇帝裁撤驛站,就讓李自成丟了飯碗,而李自成則讓大明王朝把江山都給丟了。
不過現在這個大齊朝的這個皇帝,還沒有像崇禎皇帝那麼憋屈,朝廷的財政也不像晚明那樣拮据,又或者僅僅是蕭文明一年三萬兩進貢,成了讓駱駝支稜起來的最後一點力氣。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