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林丹楓拜別了楊平安和楊淼珍,準備返回江南去找蕭文明覆命。

然而他半路之上又遇到了那群曾經被自己打傷的白炎教,原本已有了楊家兄妹的承諾,林丹楓是應該放心的,畢竟黑旗軍的名聲在外,要是兩大頭目都做出食言而肥的事情,那黑旗軍就會在江湖上留下一個朝秦暮楚、不講義氣的惡名。

然而事關重大,林丹楓到底不肯放心,便又重新折了回去,跟在那群白炎教的身後,倒要看看他們到底還能耍出什麼花槍!

黑旗軍的楊平安和楊妙真果然沒有讓林丹楓失望,白炎教的人興沖沖趕去見他們,出來的時候卻是一臉的失望,

看他們的神色,不用猜也知道是被楊平安給拒絕了。

原本這件事情就該畫上一個句號了,可這是林丹楓卻發現,白炎教的人同楊平安談判不成,卻又主動聯絡上了黑旗軍麾下其他的小頭目。

原來黑旗軍的組織並不十分嚴密,雖然在明面上都聽命於楊家兄妹,但實際上各部頭目依舊保有很大程度的靈活性,就算不能串聯起黑旗軍全軍,但要是能夠說服一兩個小頭目幫著自己做事,那這幾個白炎教的人所身負的使命就也不算完全失敗。

在炎尊董鴻儒那邊也就能交代的過去了。

他們找到的物件,就是眼下白炎教徒實力最強的頭目李全。

李全對於白炎教的所謂教義從始至終一直嗤之以鼻,並且在知道楊平安和楊妙真已經拒絕了白炎教的請求之後,一開始就對他們提出的合作完全不感興趣。

但是偏巧不巧,在這群白炎教中,還跟著徐世約這麼個緊要的人物,他只用一句話就將李全打動了:“李頭領,這回我白炎教起事第一個的對手,就是臨海屯那個姓蕭的,聽說你同他也有所過節,這次我們合兵一處,一定能將這小賊連根拔除!”

對蕭文明的痛恨,可以算是白炎教同李全之間不多的共同點之一了。

徐世約這句話還真讓李全動了心。

思量了一下,李全終於答應下來:“好,我同你們白炎教無話可說,但是蕭文明我倒想去再碰他一碰。不過我有言在先,你白炎教的人是你白炎教的人,我的人還是我的人。雖是共同行動,卻依舊是井水不犯河水。我的行動你們要是敢來指手畫腳,就別怪我李鐵槍扭頭就走!”

原本白炎教籠絡別人加入他們,一整套規矩那是少不了的,又是拜聖火、又是認師兄,不管新入教的教徒,心裡怎麼想的,但是虔誠的姿態還是要做一做的。

然而李全今日的態度,對白炎教沒有絲毫恭敬,而是將自己擺在一個平起平坐的地位上,這也的確不符合白炎教一向以來的規矩。

但是吸納了李全這位江湖上頗有名氣的高手作為幫手,並且他手裡還實實在在地掌握了軍隊,這也算是一項說得出去的成就了,至少總比兩手空空一無所獲要強。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徐世約就斗膽將此事報告給了炎尊董鴻儒。

要是放在之前,董鴻儒對這樣的結果,當然是不會滿意的,然而白炎教現在已然起事,卻沒有多少人響應,只有自己西方勢力孤軍作戰,對於協助自己的力量,董鴻儒已然到了如飢似渴的程度了。

因此對於李全的要求,董鴻儒終於還是答應了下來,並且將徐世約留在江北,專門負責與李全合作的事宜。

徐世約原本在白炎教中雖然也是個骨幹人物,卻不過是個普通骨幹而已,就是之前那次聖女降臨臨海縣,也沒叫他跟著一起去。

不過他也因禍得福,沒有被蕭文明捉住,也就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但是這一回說動了李全成為白炎教的盟友,那著實被董鴻儒高看了一眼,徐世約當然想將這件事情做得更漂亮一些,又聽說白炎教的江南和福建的行動並不如意,因此他便不斷催促李全趕緊發兵南下。

可是李全雖然是個血氣方剛的江湖漢子,卻並不莽撞,更不愚蠢。

之前與蕭文明碰了一碰並且大敗而回之後,他就知道蕭文明絕對不是個好對付的人,就憑自己手下這些弟兄的實力,就是過了長江,和白炎教合兵一處,也佔不了什麼便宜。

更何況,為了嚴禁黑旗軍的弟兄擅自到江南同白炎教勾結,楊平安和楊妙真這兩個兄妹,特意封鎖了所有長江渡口,讓李全根本就沒法在黑旗軍的地盤上從容渡江南下。

因此為了積攢實力、等待時機,一來二去地就這麼耽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兩三個月裡,蕭文明透過經營前進村,肅清了衢州的白炎教徒,設計將白炎教起事限制在了福建範圍之內,又會同毅親王和戴鸞翔殺入福建,直搗白炎教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