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這件事情除了向毅親王提起之外,跟任何人多說一句就是多說一句的廢話!

並且看席間眾人的反應,就連泉州的幾位地方官,都是第一次聽說董鴻儒有這樣的打算。

而董鴻儒就這麼十分湊巧地找到了毅親王,又十分湊巧地提起了這件事情,這簡直就是拿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說是完全沒有計劃,臨時起意的事情,就是打死蕭文明也不會相信!

事出反常必為妖!

董鴻儒的話,蕭文明越聽越是不對勁,他說的越多越讓蕭文明覺得這背後,似乎必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眼看著身旁的毅親王幾乎就要被董鴻儒這張巧嘴說服了,蕭文明趕忙在毅親王的耳邊提醒道:“王爺可要小心了,這事兒不是倉促間就能決定的,還需要從長計議啊!”

就蕭文明這句話,瞬間就將毅親王給點醒了。

朝廷的官職私相授受,那可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特別是在毅親王正領著兵馬外出作戰的檔口,這樣的行為一旦傳揚出去,聽到皇帝的耳朵裡,很容易就會引起皇帝的猜忌。

特別是當今這位皇上的氣量——老實講並不是很大——這種事情一旦抖摟出來,又被有心之人添油加醋地渲染幾句,皇帝那邊指不定怎麼想的……

因此聽了蕭文明的提醒,毅親王一下子恢復了冷靜:“這個……賢侄有心報國,這是很好的。可是這麼一件大事,眨眼之間就要確定下來,未免倉促。還不光是朝天這邊,就是你爹這裡,都還沒有完全下定決心。不是嗎?”

姜到底還是老的辣。

一聽王這句反問,頓時問得董鴻儒沒了脾氣——自己老爹還沒搞定呢,怎麼就找毅親王來說話?

這不是倒果為因嗎?

董鴻儒說了那麼一大套,話說了個口乾舌燥,眼看著就要將毅親王說服了,不料最後卻改變了主意,怎能不讓他生氣?

然而董鴻儒畢竟是一個通情達理的謙謙君子——不管他真實的性格就是這樣,

還只不過是立的人設——反正讓他為了這件事情急吃白臉的和毅親王爭辯,他肯定是幹不出來的。

並且發生這樣的變化,也不能完全怪毅親王忽然變卦,分明是蕭文明在毅親王的耳邊暗戳戳地說了幾句,才讓事情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具體說的什麼話,董鴻儒固然是沒有聽清楚,但話裡是什麼意思,他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因此雖然是滿肚子的不高興。

但是董鴻儒依舊只能勉強壓制住心中的怒氣,臉上確實難以隱藏的陰晴不定……

再呆下去也沒意思了,董鴻儒努力調整了一下心情,朝在場的諸位大人和長輩拱了拱手:“既沒有晚輩的事了,那晚輩就暫且退下。諸位吃好喝好,不要客氣。”

他一邊說,一邊止不住地嘆息——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破防”了吧……

也不知是不是毅親王覺得自己剛才的話太重了,有些對不起這個侄子。

因此他聽董鴻儒要告辭,便趕忙挽留道:“賢侄不要著急嘛!賢侄雖然年輕,但是說話很有見地,過來一起做,我們再說說話。”

董鴻儒是不想坐下的,然而既然是毅親王的邀請,他的父親也在一旁,臉上不住地使著顏色,那就由不得他高興不高興、樂意不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