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這樣,可以說是不是掌握蕭家軍了,就是有沒有把他們帶在身邊,對於蕭文明的區別都是極大的。

他之前對上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桑淳元都絲毫不虛,不就是仗著身邊蕭家軍的實力,可以將桑淳元手下所有的衙役和守成的病例全部秒殺嗎?

對上孤軍流寇一般的倭人富山吉秀卻很客氣,不就是因為蕭家軍還在趕來的路上,沒有待在自己身邊嗎?

陡然間少了一百兵力,雖然長期來看對蕭文明是絕對有利的,但是短期之內對他戰鬥力的影響,卻是立竿見影的。

毅親王原本就是帶兵打仗之人,這點道理他當然會懂。

只聽他又忽然岔開了話題,問道:“蕭文明,聽說你的官職是個什麼勞什子的千戶,那老夫就要問你一個問題了,‘千戶’是個什麼意思你懂嗎?”

這個問題蕭文明還真研究過。

因大齊開國皇帝是打仗出生的,因此大齊王朝在草創之處,皇帝甚至有意用軍屯所的軍事架構,來取代前朝的郡縣制架構,讓所有的百姓全都編入軍戶,由軍官嚴加管理,管理他們從事生產勞動,這就能讓百姓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地替國家服役和繳稅。

這個想法的出發點還算不錯,但最終因為過於扯淡,還是被群臣給駁掉了。

畢竟這種歷朝歷代都沒有先例的事情,推廣起來難度太大了。

於是軍屯所的職能,就從設想中的民政、軍政一把抓,頓時縮減了一半,就只負責地方上的防務,同時有時還需要,受朝廷的徵召遠征作戰。到了後期,就連這兩點職能,也被地方上的文官所插足了……

但是太祖皇帝開始的設想,還是留下了痕跡,就比如屯田所長官的官職,都是以千戶或者百戶來稱呼的。

比如蕭文明的臨海屯,雖然面積不廣,但人口眾多,位置也比較重要,便將它分作千戶是個六品官,蕭文明的好兄弟曹瑞也是一樣,不但要守護陸上的地界,同時

還擔負保證洋湖南岸安全的職責,手上的職權不輕,需要管的人也不少,所以也是個千戶。

至於其他人大多數人,比如說虞山的韓天,就只是個百戶了。

而顧名思義,以千戶、百戶為稱呼,在制度設計上,是想讓屯田所的軍官管理一千戶百姓的——當然這個目的從一開始就沒有實現,到最後就更加名無實了……

聽了蕭文明的介紹。

毅親王不住地點頭:“好小子!果然是做過些功課的。你說的一點都不錯,那麼咱們就按照老祖宗的規矩辦,你這就回去,給我把你守下屯田兵的數量,給擴充到一千個人。這樣你手下也有人可用,朝廷也一樣有人可用,兩全其美。”

“就怕有些人說我傭兵自重、圖謀不軌……”

蕭文明說的先人不是別人,指的就是江南道總管桑淳元。

蕭文明手裡捏著他的把柄,他雖然不敢跟蕭文明明著抬槓,但是暗中耍些小手段還是極有可能的,有道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這種小手段,最惹人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