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工程尚未開始,新的麻煩就找上門來了。

原來是負責鎮守臨海屯城門的老軍丁老二傳來訊息,說是縣令湯光耀率領著二三十個縣衙的衙役,急急忙忙向臨海屯跑了過來。

看這陣仗,似乎是來尋蕭文明的麻煩的。

原本的老爸還在活的時候,他就安排腿受過傷的丁老二負責鎮守城門的事宜,算是個臨海縣內的訊息靈通人士。

而蕭文明為了進一步掌握縣令湯光耀的動態,更是又派了幾個年紀大、經驗足的老軍幫著他一道鎮守城門。

有這幾個忠實老成的手下,蕭文明對臨海縣的一舉一動、風吹草動,那可謂是瞭如指掌了,湯光耀這次大張旗鼓的行動,當然也不可能逃過蕭文明的耳目。

然而對於湯光耀的行動,蕭文明卻並沒有放在心上。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現在的蕭文明,可不是半個月前的蕭文明瞭。

半個月前蕭文明初來乍到,就敢和殺上門來的地痞王霸對著幹;現在蕭文明手裡有錢、有人、又有兵器,整軍經武也頗見成效,臨海縣裡來了誰他都不怕!

哪怕是王霸、湯光耀,這一個當賊的、一個當官的勾結在一起,他都不會眉頭皺一下,只會說:你們一起上吧,我忙。

於是蕭文明傳令下去,要麾下的三百子弟兵要提高警惕,只要聽到自己一聲令下,便要立即集中,準備行動。在此之前,則依舊專心在工作當中,不必把湯光耀當一回事兒!

別看湯光耀是臨海縣的父母官,在士紳之中也頗有人望,但離開了這個小圈子,則是兩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蕭文明早就掌控了他的一舉一動,

他屁股剛一撅,蕭文明就知道他拉的什麼屎、放的什麼屁!

因此他興沖沖跑到蕭文明面前,見蕭文明指揮身邊的臨海屯子弟正在田裡忙活,他自己也是灰頭土臉的,頗為狼狽,便仗著身邊帶著二三十個衙役,擺起縣太爺的威風來說道:“蕭大人好大的陣仗,怎麼事先也不通知下官一聲?”

“哦?通知大人一聲?有這個必要嗎?按照我大齊律令,屯田所的田產不屬地方衙門管轄,我愛怎麼弄就怎麼弄,就不用勞煩湯大人了吧?”蕭文明坦然答道。

他原本就早就已經預料到湯光耀必然是會來找自己的麻煩的。

因此,蕭文明老早就已向溫伯明打聽清楚了情況、查清楚了律條,這才擺出了剛才那條天衣無縫的應對之詞。

此言一出,頓時把湯光耀堵了個啞口無言:是啊,屯田所的土地,是由兵部進行核算的,而不是戶部,就是朝廷中央派的人下來,只要沒有皇帝的聖旨,哪怕來一個戶部侍郎,都沒有資格對蕭文明的行動指手畫腳。

湯光耀區區一個七品的小縣令,又何德何能敢對蕭文明大放厥詞?

意識到蕭文明已非吳下阿蒙的湯光耀,發現自己擺起老資格是鎮不住他的,至於屯田所整頓土地要向他這個七品縣令打招呼之類的話,原本連他自己都不信,更沒法鎮住蕭文明瞭。

看來今天最多能來個敲山震虎而已了……

幸好這位湯縣令備好了另一套的說辭。

只聽湯光耀的口吻變得異常客氣:“賢侄,我可不是這個意思。是本官聽說賢侄在整頓土地之時,聚集了不少逃荒來的災民,不知可有此事?”

湯光耀是有備而來,這沒什麼好隱瞞的。

想隱瞞也隱瞞不住。

於是蕭文明大大方方地承認:“倒是有這麼一回事兒,我人手不夠,又見這些災民,閒著也是閒著,便讓他們過來幫我做事。這又怎麼了?難道這也,不合湯大人的心意嗎?”

蕭文明話裡帶刺,聽得湯光耀很不舒服,因此他的語氣又變得生硬了許多:“下官區區七品縣令,這點心意很要緊嗎?然而我的心意固然不要緊,可朝廷的法度卻是極要緊的。賢侄怕是不知道吧?賑濟災民,那是戶部的差事——要不要賑濟、如何賑濟、賑濟多久,都必須經戶部同意之後,或者請了聖旨,方能實施。賢侄是軍屯所的千戶軍官,這樣私自賑濟災民,怕是有越俎代庖之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