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這座村莊一天比一天成型——從原來一座平平無奇的小山村,一轉眼就成了一座各種設施齊備的大型村落,再加一把勁就能成為一個小鎮了。

本來蕭文明就是建設的能手——臨海屯那麼大的產業,都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建設這麼一座小村莊,這種事情他早就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等蕭文明徹底平定了白炎教之亂之後,還能還給本地的村民,留下一座建設好了的家園,這也是對村民一個十分珍貴的禮物。

當然了,蕭文明也並非完全沒有私心。

建設村莊的錢,現在雖然暫時由蕭文明墊付,但是將來是可以從朝廷平叛的軍費裡開支的,物料和人力成本都接近於零。

而蕭文明可以用這種零成本,在衢州這裡建立一個據點,這個據點雖然並不是由他直接控制,但他可以施加極強的影響力,也就相當於蕭文明的半個主場了。

要是可能的話,蕭文明還想上書朝廷,在此處設立一處軍屯,而軍屯負責人的人選,蕭文明則想走一走毅親王的門路,可不可以提拔自己手下三個頭目中的某一個前來擔任。

這樣的話,蕭文明甚至可以將這一處軍屯命名為臨海屯——分屯了。

只不過這樣叫,未免顯得蕭文明野心太大了,難保不會引人注目。

因此蕭文明便將這座無名的小山村先改名叫前進村,既是平叛前進基地的意思,又在時刻提醒蕭文明:在這麼個大齊朝,只有不斷前進才是唯一的出路。

蕭文明正在重操舊業,建設經營前進村的時候,白炎教之亂卻是愈演愈烈。

福建地方,朝廷官軍除了還能堅守泉州、福州等幾座大城市之外,其餘地方均已陷落,並且朝廷此刻一時半會兒還派不出可用之兵,只能坐視白炎教一天天地坐大。

而白炎教,也隨著勢力的增強而不斷地向外擴張,並且誠如蕭文明打死的那個大師兄所言——白炎教主攻的方向,果然就是衢州。

之前蕭文明就已經和溫伯明分析過了,白炎教選定衢州作為主攻方向,其實是很高明的——衢州地方四通八達,只要佔領了這裡,就能同時向各個方向發展,就是失敗了,也能立即縮回福建——這叫就叫進退自然、收放自如。

光看這一點,白炎教就比朝廷絕大多數官員有戰略眼光了。

而衢州本地的屯田所,戰鬥力比福建也好不到哪裡去,又沒有像蕭文明這樣定海神針一般的人物,除了勉強還能保持官府的運作之外,也同樣被白炎教打得苦不堪言。

不過幸好有蕭文明坐鎮前進村,就堵住了白炎教向蘇州方向發展的可能性,而蘇州又是衢州通往金陵的必經之路,也就相當於從白炎教的手裡保全了金陵城這座大都市,在這個層面上來說,坐鎮金陵的江南道總管桑淳元應該好好謝謝蕭文明……

桑淳元這邊的行動,卻很值得推敲。

作為整個江南道最高軍政長官的他,並沒有

任何的積極主動的措施,只是嚴令江南到各州縣的屯田兵和城池守軍,必須恪盡職守、堅守崗位、綏靖地方,除此之外不能輕易出戰,以免中了白炎教的圈套。

他這幾條命令就頗值得玩味了。

如果預設桑淳元本人士是炎教奸細的前提的話,那相當於拱手將戰略上的主動權交給了白炎教,造成江南道各處兵力分散,有利於白炎教各個擊破。

而如果站在桑淳元是朝廷命官的立場上,那他這幾條命令,這可以說是老實持重、穩紮穩打,將江南先立於不敗之地,再徐圖進取。

反正一張嘴皮子兩面翻,想怎麼說都行,怎麼吹都行。

桑淳元的命令在蕭文明這邊,就連一張廁紙都不如。

蕭文明怎麼可能坐守本地的臨海屯毫無作為呢?

像他現在這樣越俎代庖地統領了八九個屯田所的兵力,肅清了隱藏在蘇州府本地的白炎教徒之外,便主動出擊到了衢州府——這簡直就是把桑淳元的命令從頭到尾從裡到外、從小到大給違反了好幾遍!

而桑淳元因有把柄捏在蕭文明手裡,也對他無可奈何,只好兩眼一閉、兩耳一塞,就當沒有蕭文明整個人。

他也只能如此了。

暫時。

但此刻一條借刀殺人之計,正在桑淳元的心中暗暗醞釀。

如果說桑淳元對蕭文明的態度曖昧且微妙的話,那衢州知府羅希洪對蕭文明可是感激涕了。

要是在平常,蘇州府的人馬突然跑到衢州府來,並且連一聲招呼都不打,雖然稱不上是侵略行為,但還是一種非常無禮的行為,羅希洪肯定是不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