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小心一口牙咬下去沒把我吃了,反而把你的嘴給崩碎了!

就在剛才,蕭文明的人馬已經進行過了充分的動員,陣型都已經立好了,就根本不怕對手過來發動奇襲——只要背靠著樹林,嚴陣以待,安心迎接對手的挑戰就可以了。

並且李全那邊的動作,很快就給蕭文明打了一劑定心針。

原先蕭文明所忌憚的,那就是李全所部全部都是騎兵,他們用騎兵發動衝鋒,自己手下這些弟兄的鴛鴦陣,能不能抵擋得住,還是個未知之數。

但是令蕭文明喜出望外的是,這些人並沒有騎在馬上衝鋒,而是在發起攻擊之前,全部下馬行動。

這未免就有些捨本求末了。

蕭文明想搞馬還搞不到,他們搞到了馬,卻還是選擇步兵作戰,那就不是脫褲子放屁了,簡直就是穿著褲子拉稀!

現在的蕭文明還不能理解他們的做法,但後來他卻明白了,原來李全的人,還不懂得如何運用騎兵戰術,甚至連步兵之間的互相配合都沒有,純粹依靠個人的勇氣來作戰。

這其實也是中國古代農民起義軍戰鬥力的常態。

他們空有龐

大的軍力、空有一腔的熱血,在戰術上卻得不到有效的組織和設計,很多時候必須付出大量的傷亡,才能克敵制勝。

而那些能夠在戰略、戰術上實現飛躍的起義軍,無疑就是得到了知識分子和叛變軍官的支援和幫助,也就漸漸脫離了農民起義軍的範疇,成為了下一個新帝國的建立者的有力競爭者。

真實歷史上的劉邦、朱元璋等等人物無不如是。

蕭文明不知道李全在黑旗軍中是個怎樣的身份和地位,但他顯然是比不上劉邦和朱元璋的。

他雖然能夠身先士卒,然而用兵卻毫無章法。他手下的弟兄下了馬,既不講陣型、也沒有戰術,就是悶著頭向蕭文明方向衝殺而來。

這樣的作戰方式,對李全而言倒也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長久以來,他一直就是依靠這樣的戰法戰術,不斷地吞併競爭者、不斷地應付朝廷的圍剿。

因為他使用這樣的呆板戰術,也有他本身的資本,那就是他手下這些弟兄全都是些頗具武功的武林人士。

他們不但身體強健,而且懂得一些拳腳和兵器,就算完全不講戰術,碰到了羸弱的大齊地方屯田兵,他們僅憑個人的硬實力,仍舊能夠佔據上風。

至於其他黑道上的勢力,就更加不是他的對手了。

就是這種混亂而又魯莽的打法,在面對蕭文明這樣擁有精湛戰術的軍隊的時候,能不能依舊奏效呢?

看來只有用實踐來檢驗了。

然而蕭文明並不是可以用來隨意測試的物件,他既不是好講話的、也不是好對付的、更不是好超越的,想要來蕭文明面前找感覺,那可真是找錯人了!

只聽蕭文明一聲令下,他手下兩百蕭家軍業已結成的鴛鴦陣瞬間鬆脫開來,其中四五十個弟兄,手裡舉著已經搭上弩箭的弩機,略加瞄準便向前發射。

且不論有沒有命中對手,先做一陣火力覆蓋再說。

就是亂槍打鳥,也有命中的,更何況是要比鳥的面積大了不少的活人了。

這一陣弩箭射過去,一瞬間便掃倒了四五個對手。

雖然這個時代的弩機,其命中率和威力都比較低,但也多少讓對面的行動有了些顧忌,腳步也似乎慢了一點。

就趁著這稍瞬即逝的空當,這兩百個弟兄收起了手中的弩機,又照原樣結成了鴛鴦陣。

鴛鴦陣的戰法,蕭文明已經帶領手下三百蕭家軍,操練了有快兩年時間了,早就已經做到了收放自如、遊刃有餘。

從結陣到散陣,再到重新結陣,這種外人看來十分複雜的動作,蕭家軍演示下來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

而他們在運用鴛鴦陣之時,更是得心應手。

面對氣勢洶洶衝殺過來的對手,二百蕭家軍不慌不忙,嚴守住陣型、保護住側翼,就只帶對手茫然無知地走進自己攻擊的範圍,就要讓他們好好吃一吃長矛、短刀、盾牌,這幾樣武器組合而成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