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這份書信的確授予了蕭文明臨機處置之權。

有了這封書信在手,就更給了蕭文明行動的自由和決策的魄力。

見了這份書信,就連溫伯明也知道它的分量,不無欣喜地對蕭文明說道:“毅親王老爺子果然見識非凡!雖然沒給蕭兄一兵一卒,卻猶如給了蕭兄千軍萬馬,有了他這份書信,無論辦什麼事情都百無禁忌了!”

溫伯明所言不虛啊!

有時候往往一個決定,其力量要勝過不知多少軍隊。

蕭文明在穿越前就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很多時候支援一個地方的發展,並不是靠上級給撥了多少款、安排了多少人?而是看上級有沒有政策的扶持和配套,往往只要給地方上鬆一鬆口,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比扔多少錢進去都管用!

這封信就好像定海神針,又好似免死金牌,真是給了蕭文明無窮的力量和無限的信心。

“好!這封信我就

時刻帶在身邊,等到關鍵時刻必然會派大用場!”

蕭文明心目中的關鍵時刻很快就到了。

湯光耀會同蘇州遊擊將軍秦福,聯合署名頒佈的命令,已然送到了蕭文明的臨海屯,命令蕭文明:率領本部人馬,立即前往蘇州城集合。

這件事情原本就是蕭文明的主意,因此接到命令的蕭文明沒有半分驚訝,帶著早已集結好的軍隊,連同無數的軍械、兵器、糧食、被裝等補給,一路浩浩蕩蕩,便往蘇州城進發而去。

這是蕭文明的蕭家軍成軍之後,第一次傾巢出動前往蘇州,並且即將面臨著平定白炎教造反的重任。

這一仗是一定要打好的!

這個“好”的意思,是不但要打贏,還要打得漂亮,才能徹底樹立起蕭家軍的威名!

之前蕭家軍剿滅倭寇,最多也只積攢起了在本地的一些名氣而已,要是這次能夠率領蘇州府的屯田兵,深入福建作戰並且取而勝之,那麼蕭家軍的名氣就是全國性的,到時蕭文明的大名也會名揚四海。

因此在行軍路上,蕭文明更加嚴明瞭軍紀,做到秋毫無犯,不襲擾百姓那是最基礎的,還要走得虎虎生風,走出蕭家軍的威風來!

為此,蕭文明還特意趕製了三面“蕭”字大旗,旗面只比原先的那一面稍微小一點,讓分別由張俊、劉辰、胡宇率領的三支小隊各擎一面,更顯出蕭家軍的精神頭來。

蕭文明的隊伍在蘇州這一帶已經是極有名氣的,臨海縣及附近的居民,雖然也已聽說了白炎教在南邊造反的訊息,但是因為此地有蕭家軍坐鎮,所以他們根本就不害怕會有什麼危險。

如今又見到蕭家軍的軍容一日嚴整過於之一、軍威一日顯赫過一日,心中更是信心十足,無不心想這白炎教的逆賊敢來侵犯,也多不過是送死而已!

就這樣蕭文明的蕭家軍十分順利,便來到了蘇州城下。

為了防止節外生枝,同時因為蘇州城城內地域十分狹小,因此蕭文明便命令蕭家軍的弟兄在城外佔據了一座土地廟安營紮寨,沒有命令嚴禁擅自進城,違令者軍法處置。

隨著蕭文明的到來,其他地方的屯田兵也陸續趕到了蘇州城下。

其中有不少領頭的千戶、百戶,是蕭文明在金陵城下認識並且並肩作戰過的,各方面雖然不是特別熟悉,但多少也算是認識的。

他們雖然早就親眼見過蕭文明臨海屯子弟兵的厲害,也聽說過蕭家軍單憑一己之力就剿滅了幾百倭寇的威名。

但是今日親眼一見,仍舊是驚得目瞪口呆。

只要看著蕭家軍兵器的精銳、士氣的高昂、軍紀的嚴明,就知道這絕對是一隻戰鬥力極其強大的軍隊,是一支在作戰過程中可以當做中間力量依靠的軍隊。

因此他們自發地聚攏在蕭文明的身邊,依靠著蕭文明已經入住的土地廟,跟著安營紮寨,形成了一個頗大的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