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鞭長莫及(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能耐的官員,自然想得出賺錢的門道,可以找當地的地主富商募捐,募捐的提法還是客氣的,朝廷官府都伸手問你要錢了,你還不乖乖的把錢掏出來?
要是不識相,那就休怪官府不客氣:看你們這些個地主豪強,平日裡欺男霸女、魚肉百姓,做的壞事根本就不用找,隨便挑出一件兩件來,就能判你個充軍抄家的大罪,到時候苦心積累的家產還不都是官府的?
但也不排除有些官員腦子不清楚,或者不敢拿地方豪強士紳動手,暗中或者公然違抗聖旨,仍舊在老百姓頭上刮毛。
對於這種人,只要你不激起民變,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不管你了,畢竟能搞來錢嘛,比啥不強?
但是一旦搞得民間怨聲載道,那就不客氣了,皇上旨意寫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能向百姓攤派!”
你這樣做就是違抗旨意,是欺君大罪,咔嚓一刀把你殺了以平民憤,都算是便宜你了。
至於你這官員生前積累下的家業,你就只能全部上繳國庫了;至於那些靠著違抗旨意強收上來的稅款,既然已經進了朝廷的口袋,那就別想再往回掏了,更不可能再重新退還給百姓。
這道旨意無疑是高明的,但是下達下去能執行成什麼樣就很難說了,
蕭文明這邊還沒有建立情報網路,除了蘇州府以外,其他的地方,他幾乎沒有任何資訊來源。
但單就蘇州本地而論,這道聖旨並沒有產生什麼重大的影響。
原本蘇州府這就是全天下貢獻賦稅最多的地方,歷年來所拖欠的稅收數額也不大,蘇州本地又有不少的地主富商,隨便叫他們募捐個幾萬兩銀子出來,就足夠打發朝廷了。
因此,包括蘇州在內的江南道,整體局勢還算太平,官府執行情況同之前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事實上,在現實歷史當中,江南地區也是發生農民豈是最少的地方。
倒不是說這裡的百姓民風淳樸、性格懦弱,不敢發動起事,實則是這裡經濟發達,老百姓多少還能混口飯吃——既然有飯吃,又何必去做那些刀頭舔血的行當呢?
要是江南地區都發生了名點,那就只能說明這個朝廷已經變得千瘡百孔,腐爛不堪,技術也就近了,等著改朝換代換一個新人來統治好了。
因此,別的地方不管,至少江南一帶社會情況還算穩定。
出現了大量流民的福建地區,也同樣應該保持穩定。
福建山川密佈,耕地面積並不大,需要上繳的田稅也遠不及江南,因此歷年來拖欠的稅款也不多,再加上福建本地有大量商人參與海外貿易,拖欠的稅款,只要伸手問他們要錢,官府還是很容易就能搞定的,還沒有到把朝廷的危機層層傳遞到每一個小老百姓頭上的程度。
然而偏偏就是這個地方產生了流民,這讓蕭文明也不禁感到神奇。
他逮到自己的謀士溫伯明就問:“溫先
生你書讀的多,在史書裡可曾有過這樣的情況?這天下並沒有大亂的徵兆,可大亂卻已是近在眼前了。如今形勢波瀾詭譎,實在是難以判斷啊!”
溫伯明雖然聰明,但他也不是神仙,他也只能做出這樣的判斷:“此事同白炎教必有聯絡,百姓欲安而邪教欲亂,其心可誅!”
光罵兩句不會有任何作用,最要緊的還是要有實質的應對措施落實下去,而一切措施的落實,都是要在掌握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的。
但是蕭文明穿越後,才發現什麼叫做“當局者迷”……
處理這種事情比打遊戲可複雜多了,簡單來說,就是蕭文明深深地陷入到了“戰爭迷霧”狀態當中,對於前方的情況,他幾乎完全不瞭解。
有道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知己,蕭文明是沒有問題的;知彼,他就做不到了。
《孫子兵法》說“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大概是百分之五十的機率,這一仗要是真的打起來,能打到怎樣的程度,蕭文明心裡完全沒有底。
“我這個林大哥到底怎麼回事兒?都好幾天了,也沒有半點訊息過來!他武功那麼強,別人又不可能逮住他,你好歹露個臉出來啊,叫我在這裡乾著急!”
蕭文明這時候已經下定了決心,等下回見到林丹楓的時候,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跑了,一定要讓他把建立情報網路的事情落實下去。
這瞎子、聾子的日子,蕭文明真是過夠了!
這時溫伯明卻提出了個建議:“蕭兄,我看這事兒也不必只託付在林大俠一個人的身上。可不可以請宋二小姐跑一趟?”
請宋星遙去福建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