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3 恩澤(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了林丹楓這樣的保證,蕭文明也放心了許多,心想:這個宋二小姐,其實也就是嘴犟了一些,不肯承認錯誤而已,其實心裡跟明鏡似的。只要帶她去臨海屯那邊走一走、看一看,他心中所有的疑竇都會頓時消解,說不定還能成為自己的盟友和幫手呢!
“好!林大哥居然這樣說,那我也就安心了。”蕭文明話費一轉,“就是如今的局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攔截我商隊的事情還沒解決,那桑淳元居然又同白炎教勾連了起來,可別是在給我使連環計啊!”
“那倒不太可能。”溫伯明分析道,“要我看桑淳元攔截蕭兄的商隊,其實也並不指望著能對蕭兄產生多大的影響——就算是一開始有這樣的打算,現在看了蕭兄這樣強烈的反應,他也要偃旗息鼓一陣子了。”
“是啊!原本我手裡就抓了他兒子的這一條把柄,現在或許又多了一條他勾結白炎教的把柄。這兩條小辮子死死攥在我的手裡,桑淳元就是再想對付我,那也得掂量掂量了!”
因此眾人商量下來:現在各種線索千頭萬緒,一時半會兒也研究不出個子醜寅卯,那就乾脆先回臨海屯去,把能夠料理的事情先料理明白了,等理清楚了思路之後,再慢慢料理那些料理不明白的事情。
於是休息一晚之後,蕭文明第二天便早早起了床,派人去聯絡洋湖上東山島的漁民,讓他們派船過來接自己大湖返回臨海屯。
這件事情並不難辦。
正好有幾條漁船停在洋湖西岸休息,他們雖然不是東山村的漁民,卻也同東山村有聯絡,蕭文明賞了他們幾兩銀子,他們便揚起船帆,去給蕭文明報信去了。
洋湖面積極大,大約相當於後世傳說中的雲夢澤,面積和太湖、鄱陽湖、洞庭湖三個大湖的面積加起來差不多。
因此光是穿越洋湖,就得花一天的時間,等東山村的村民駕著大小船隻過來接蕭文明的時候,又是兩天過去了。
這兩天內,蕭文明始終抱持了外緊內松的態勢,因此他下榻的何家村的村民並不知道這幾天發生的事情。
當然,蕭文明也不想讓他們知道。
畢竟這件事情涉及的勢力太多、涉及的程度也太深,對這些淳樸的村民而言,知道的太多,往往並不是件好事。
因此他們聽說蕭文明要走了,依舊十分熱情的出來送行。
尤其是那個老村長,不斷地囑咐蕭文明要回來再看看。
蕭文明何止是要回來再看看,他心中已經默然定下了一個計劃:這個何家村的地理位置極好,就在洋湖邊上,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商品的集散地。
可以在此處設立一座倉庫,連帶一座碼頭,從湖州、泰州這裡來給蕭文明運送的貨物,可以先在何家村集中,再統一從碼頭出發,經洋湖運到吳江縣南湖屯,再從南湖屯經陸路運送到臨海屯。
這樣一條商路又打通了。
並且這樣做,就相當於在何家村建立了一個商業據點,往來商賈一多,何家村就會形成一個熱鬧的集市,到時候自己的村民又有了一個可以賺錢的門路,不用再最朝黃土面朝天地艱難謀生了。
這既是給自己多了一條,打通可能的封鎖的渠道,又給了何家村的村民一條足以安身立命的門路,這是對他們熱情的招待和淳樸的性格的補償和鼓勵。
並且這也不是幾兩銀子、幾兩金子之類的蠅頭小利,而是一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恩惠。
這種恩惠,蕭文明同樣施加給過東山村的漁民們。
因此當他們聽說蕭文明有用得到他們的地方的時候,立即就動員起村子裡所有能動的船舶,競相趕來迎接蕭文明。
這在給足了蕭文明面子之外,也順便讓何家村的村民們看看什麼叫做百舸爭流——這樣的場面、這樣的排場,或許只有當年何家村的祖宗在當宰相時候,才能享受得到吧……
眼下正是初秋時節。
季節交替之際,氣候不是十分穩定,煙波浩渺的洋湖之上,颳起了頗為猛烈的風,將風帆鼓足的同時,也將那一艘艘漁船吹得左右搖晃。
危機往往伴隨著機遇。
這樣大的風既給行船帶來了危險,也給行船帶來了動力。
於是東山村的漁民們瞅準了風勢,因勢利導地轉動船帆,腳下的漁船便如弓箭一般,向洋湖對岸射去。
因出發得晚了,船舶行駛到東山村附近水域的時候已是傍晚。
其實加一把勁也是能夠趕到對岸的,但是東三村的漁民盛情邀請蕭文明逗留一晚,蕭文明盛情難卻,只能答應在島上住上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