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1 引經據典的逐客令(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錯!我蕭文明的確只是個芝麻綠豆大的武官,你總憲大人想欺負就欺負好了,可你本事再大、地位再高,總欺負不到毅親王頭上吧?總欺負不到皇上頭上吧?
我話就直說了吧:在同倭人通商這件事情上,你同我作對,那就是同毅親王做對、同皇上作對,就是在找死!
對此桑淳元當然是竭力地否認:“哦?還有這種事情,我怎麼沒有聽說過?莫不是蕭千戶誤會了什麼吧?”
“哦,對了!”桑淳元又把問題拋給了湯光耀和牛慶東,“蘇州府和臨海縣的兩位主官也都在這裡,你們可曾收到我的命令?命令你們攔截蕭千戶的商隊,有沒有這種事?”
桑淳元命令直接跳過了州、縣兩級衙門,湯光耀和牛慶東並沒有收到直接的命令,因此面對桑淳元這樣的問題,他們也只能搖頭:“並沒有收到。“
桑淳元這樣的話,自然也是在蕭文明的意料之內。
因此他的應對也是早有準備:“桑大人,你自以為事情做得萬無一失、天衣無縫,豈不知跳過了州、縣兩級衙門,卻反而將攤子鋪得更大,更是無法掩蓋破綻。若桑總憲還是這樣指鹿為馬、顛倒黑白,那不如在江南道這麼多屯田所裡,隨便抽十個千戶、百戶過來,我願同他們一一對質,問問有沒有收到桑大人如此的命令!”
桑淳元原本直接將命令下達到各屯田所,就是為了實現扁平化的指揮,防止命令層層下達,中間產生走漏風聲的隱患。
他根本就沒有想到,蕭文明居然會提出直接傳召屯田所的千戶、百戶過來對質這樣一條主意,這個可謂是釜底抽薪的主意。
作為商淳元而言,他自然不可能答應,並且給出的理由也十分冠冕堂皇:“這怎麼可能?各地屯田所的千戶、百戶都各有職責在身,並且如今倭寇之亂不過是稍稍平息而已,豈能擅離職守?”
“桑大人這話就說的不對了,如果你沒有下達這樣的命令,又為何需要害怕其
他屯田所的千戶、百戶來此對峙呢?分明是你心虛了吧!”
“這有什麼好心虛的?”話說到這裡,桑淳元幾乎已經是在和蕭文明吵架了,“我是江南道的主管,一切軍政要務都由我一人負責。倭寇之亂未平,這一點蕭千戶是比誰都清楚的。本官要求各地加強關防,以免有倭寇或者是奸賊趁虛而入,這也是我的職責所在,有什麼奇怪的?就算本官下達了這樣的命令,也是針對倭寇的,又不是針對你蕭千戶的。蕭千戶是想的太多了,太拿自己當一回事了吧?”
“既然桑大人問心無愧,那又何懼請其他地方的千戶、百戶過來呢?我已經請了湯大人、牛大人過來,不妨桑總憲也體現一點你的誠意好了!”
桑淳元原本以為自己對於江南官場是有著絕對的把控力的,除了不聽話的蕭文明之外,其餘文武官員都應該懼自己三分。
但是今天的形勢就是大出他的意料之外——且不說湯光耀和牛慶東會說什麼話、不會說什麼話,光是他們兩個人出現在這裡就說明他們已然是在幫蕭文明瞭。
既然湯光耀、牛慶東會站在自己的對立面上,那又如何保證別的官員會聽命於自己呢?
不過眼下這一個知府和一個縣令的背叛,對於桑淳元而言,仍舊在他的掌控之內!
於是桑淳元依舊可以氣定神閒地說道:“遇到緊急軍情,一道總管直接向下屬的屯田所發號施令,也並非沒有先例。如前朝襄親王起兵謀反,湖廣道總管王文正公就曾繞過各級衙門,直接組織本道官兵就近 平叛,立即鎮壓了叛亂,朝廷非但沒有懲處,反而大加褒獎,成為一段美談。除此之外還有……”
張淳元果然是好記性——當然他也是早有準備——羅列出來的由上級官員直接跨級指揮基層屯田所的案例,零零總總不下六七起。並且這些案例,朝廷無不是事後承認並且予以褒獎。
關於這些案例,蕭文明昨天夜裡在同溫伯明聊天的時候,溫伯明也曾提起過幾件,雖然沒有桑淳元歸納和統計得那麼多、那麼全,但至少也能說明像桑淳元這樣的行為,並不是朝廷完全制止的。
當然了,這其中得有一個先決條件——必須是在遇到緊急軍情的情況下。
這些案例當中,要麼是藩王叛亂、要麼是亂民起事、要麼是外族入侵,不管規模大小,都是必須立即予以干預的緊急軍務,地方官員繞過各級衙門,跳過向朝廷請示的程式,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
至於桑淳元擺出的防範倭寇作亂,算不算緊急軍情呢?
這一點,無論是蕭文明還是桑淳元說了都不作數:必須要由朝廷兵部,甚至是皇上親自判斷才可以。
而通常情況下,下級告上級的狀,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只要不是證據確鑿,朝廷都是一般不會批准的。
否則,這樣人人以下犯上,那朝廷原有的秩序也就蕩然無存了……
因此,只要將問題引到模稜兩可的,是不是緊急軍情的判斷上,那桑淳元就已然立於不敗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