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收稅來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文明對臨海縣一帶的地形,已經是非常熟悉的了。
他在此處站穩腳跟之後,做下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將臨海縣的地形繪製成詳細的地圖——一座山、一條河、一座城,無不標識得清清楚楚,就連哪裡有一間草舍、哪裡有一口水井、哪裡有一棵大樹,都逐一寫畫明白。
因此當張大戶,將自己遇到麻煩的地點稍微描述過之後,蕭文明便已清楚地知道了位置的所在。
打下了這樣堅實的基礎,蕭文明的行動便十分迅速,幾乎已經到達了步兵行動速度的極限。
臨海縣面積不大,從位於本縣正中的臨海屯,走到邊界處,走了小半天功夫點就到了。
跨過一座小木橋,在張大戶的指點下,果然看見遠處一群人正圍成一坨,不知嘰嘰喳喳地說些什麼。
蕭文明從懷中取出一隻長筒,頂在眼睛上極目遠眺——這正是他剛剛發明的望遠鏡。
望遠鏡原理也很簡單,不過是用合適的凸透鏡、凹透鏡各一片,互相組合地使用。只不過這年頭玻璃這種東西十分珍貴並且質量很是不好,玻璃打磨技術也有待提高。
蕭文明讓鐵匠鋪的馬青再怎麼打磨,也只磨得模模糊糊,勉強能看清楚一個輪廓。
就是靠著這個不怎麼靈光的望遠鏡,蕭文明遠遠看見,自己手下的頭目劉辰正帶著他手下幾個弟兄,叉著腰、板著臉、舉著手指,同對面一群人馬罵罵咧咧。
劉辰這傢伙原本就長得身材高大,加之之前在金陵城下一站,被倭寇用刀劃傷了臉,臉上一條刀疤還沒長好,又紅又紫,看上去好像在他的臉上爬了一條蜈蚣。
一說起話來,那條蜈蚣更是上下翻飛,顯得十分猙獰。
他的性格原本就十分直爽粗暴,再加上仗著蕭文明的勢,說起話來趾高氣揚、頤指氣使的,這態度要是在別處同別人說話,非得挨兩個嘴巴子不可。
不過劉辰現在是在蕭文明的地盤上,打狗還得看主人,更何況他是一個深受蕭文明器重的人!
敢來惹劉辰的人並不多。
蕭文明也樂見劉辰說話這樣囂張。
本來嘛——年輕人就該帶著幾分血性,要是十七八歲的時候不囂張,總不見得等到七八十歲的時候再囂張吧?
那不就成了不懂事的老不死了嗎?
而對手那邊,人手也有個三四十人,人數雖然要比劉辰多得多,但是被劉辰的氣勢所鎮住了,當然也可能是懾於蕭文明的勢力,才暫時選擇忍氣吞聲……
他們被胡宇一頓,劈頭蓋臉的亂罵,既不敢直接和他發生衝突,卻也不願就這麼走了……
再看這些人的形容樣貌:他們年齡各異、身高各異、胖瘦也各異,身上穿著的衣服不是很統一,但多少能看出來是同一個款式、同一個色系,身上也似乎佩戴著兵器。
只是隔得實在是太遠了,蕭文明手裡的望遠鏡也不是很清晰,因此看不太清楚。
難不成是官軍?
蕭文明心中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官軍半道行劫,這樣的事情,在大齊朝倒也不是沒有過,只是出現在蕭文明勢力範圍的臨海縣周邊,著實有些匪夷所思。
怪不得問張大戶的時候,這傢伙支支吾吾的,原來是怕得罪了官軍啊!
不過這夥的官軍的膽子也夠不小的,居然敢在蕭文明的眼皮底下挑事……現在的蕭文明,迫切地想知道,這夥子人,到底是哪裡來的?
只是因為大齊地方守備制度,以屯田衛所為主,朝廷干涉並不多,幾乎從來不會發放統一的軍服。因此,屯田所的千戶、百戶等當家人,給手下弟兄定做新軍裝的時候,只能按照大概的樣式,做個樣子出來而已。
錢多的——做得像樣一些。
錢少的——只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先湊合著再說。
至於錢特別多的——比如像蕭文明這樣的——只要有合適的、說的過去的理由,軍裝制服做成什麼樣都行,朝廷通常也不會來多管你的閒事。
因此單憑身上穿著的衣服,蕭文明也沒法判斷這夥官軍的真實身份。
然而他現在身邊有兵有將,自然不會怕了他們。
於是蕭文明招呼起手下的弟兄,自己則是先一馬當先趕到事發地點,同劉辰會合。
走到近前,蕭文明先向劉辰使了個眼色,隨即扭頭問那夥子官軍模樣的人:“你們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