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找回了場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蕭文明這邊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營造碼頭的工程,朝廷這邊官員的調動任免也很頻繁。
直接同蕭文明有關的,便是兩位官員的升遷。
第一位,是蘇州知府桑淳元。之前蕭文明剿滅了東山村一百多倭寇,並且把很大一部分功勞讓給了桑淳元。桑淳元這個老官僚乘機妙筆生花,讓皇上看見了他的戰報頓時覺得自己慧眼如炬,發掘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人才。
於是皇帝大筆一揮,便讓桑淳元升任為江南道主管,成為江南道首屈一指的文官。至於原來的江南道總管,皇帝就讓他強行致仕退休,回家休息抱孫子去了……
桑淳元高就去了,蘇州知府的位置就空出來了,而接任這個蘇州之府位置的也不是陌生人,正是臨海縣縣令湯光耀。
這位三十多歲才考中進士的湯大人,當了這好幾年的縣令,終於高升一步,成了知府大人了!
臨海縣這個地方,在蘇州府不窮不富、並不扎眼,本地的父母官得到升遷的不多,就是升官了,通常也會調到外省去當官,能夠在本地平步青雲、官升一級的,之前還真從沒有過。
因此那些原本就頗喜歡拍上官馬屁計程車紳們,這時候就更加來了勁。
自打吏部的排票下來,他們就趕緊趁著湯光耀還沒赴任的機會,一天好幾頓宴席地請著這位湯知府,唯恐錯失了拍馬屁的機會。
尤其是臨海縣本地的富商徐世約,更是一連請了好幾頓,每每還自稱是湯縣令的朋友,請他吃飯並不是拍他馬屁的,而是略盡送別之情而已……
湯光耀官升一級,蕭文明這邊卻似乎沒有什麼動靜,臨海屯的千戶還是臨海屯的千戶,只不過把前面的“候補”二字給去掉了。
終於——蕭文明沒有經過考核,破格變成了正式的臨海屯的千戶,他對臨海屯的絕對控制權在法理上也總算得到了承認。
雖然這種承認多少有些多此一舉……
蕭文明在臨海縣的人緣屬實一般,遇到了這樣的喜事,除了溫伯明還有印書坊的鄭老闆等寥寥數人以外,就沒有幾個敢來道賀的。
對此,蕭文明還頗感到鬱悶,就連姐姐蕭文秀都藉此機會老生常談:叫蕭文明平時要做做好人,別動不動就張牙舞爪的,把人都得罪光了,連個道賀的人都沒有。
然而蕭文秀話音未落,周邊的蘇州府,甚至是金陵城裡,就來了幾位富商,在臨海縣裡包了好幾家館子,擺下酒宴來替蕭文明慶賀。
原來這些富商要麼是蕭文明當初在金陵城下從倭寇手裡救出來的,要麼就是網開一面,不予追究的白炎教徒。
蕭文明對他們有救命之恩,他們對蕭文明自然是感恩戴德,蕭文明升了官,他們當然是要趕來祝賀的。就是忙著沒來的,也都託人送來了賀禮。
這幫人的生意,做得可要比臨海縣的這些商人大得太多了。因此他們擺下席面要氣派很多,一下子就把湯光耀這邊給比下去了。
原本這些大商人,都是臨海縣這些小戶人家想巴結而巴結不上,他們也未必不想趁著這個熱乎勁混個臉熟。
但蕭文明就是不搭理他們,每分飲宴之時,請的不過是溫伯明等三五好友,再加上自己手下蕭家軍裡幾個辦事得力的弟兄,心情好的時候還會叫上湯光耀而已。
至於那些士紳,他是一個也不叫、一個也不請,讓他們乾著急去吧!
這就叫“以前你對我愛搭不理,現在我叫你高攀不起”!
算是狠狠地出了口惡氣。
不過蕭文明對蘇州、金陵的這些商人還是十分客氣的,因為他是打算做海外貿易的,可不能只把眼睛盯著倭國,而是要同時打通國內的商路——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穩當嘛!
除了趁此機會給自己找回點場子來以外,蕭文明對於朝廷的這個任命並不感興趣。
因為他自己是不是正式朝廷任命的千戶,現在已經完全不影響他對臨海屯的掌控力了。
他更看重的,是毅親王那邊,關於同倭國方山家的通商之事,到底有沒有回應?
這件事情關係到蕭文明同倭國通商的許可,也關係到自己苦心修建這座馬頭,會不會做了無用功,是眼下最為重要的一樁事情了。
可是也不知往返洛陽的路程太遠了,還是被派去送信的胡宇、張俊二人在路上遇到了麻煩,又或者是毅親王覺得這件事情不好辦,現在慢慢從各大衙門疏通,總而言之是隔了兩個月時間,始終是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