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裝備配置,顯然是無法結成鴛鴦陣的,自然也就無法對倭寇形成絕對的優勢。

並且倭寇先過河,蕭文明的人馬後過河,倭寇可以形成以逸待勞、擊敵半渡的優勢局面,這是蕭文明所無法忍受的。

因此胡宇只能再繞遠路,透過石橋過河。

然而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一條物理和數學上的最基本規律,在如此緊要的時刻,依舊發揮著它的作用。

雖然步行的速度要比游泳快了許多,而胡宇更是以行動迅速而著稱,然而未待胡宇和他的人馬度過石橋,那三個水性不錯的倭寇就幾乎已經游到了河對岸!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忽然從河對岸的小樹林裡閃出了一隊人馬……

蕭文明隔著小河看去,只見這隊人馬可不是什麼朝廷的官軍,更沒有什麼防備。

只見他們人數約有二三十人,卻趕著六七十輛大車,車上裝著層層疊疊的箱子,而每輛車上各插著一面,兩尺見方的旗幟,旗幟通體白色,只用黑線在正中間繡上了一個“董”字。

不用說,這對人馬十有八九是過來買賣貨物的商人,乃是一隻毫無防備的商隊!

以倭寇的戰鬥力,二三十的隊伍,就是正經的朝廷官軍、金陵的守軍,他們都能不費吹灰之力地殺光了,又更何況是區區一支商隊呢?

這時的蕭文明真是又懊惱又後悔。

他懊惱這些個倭寇怎麼就像殺不死的小強一樣,想著法兒、變著招兒地給自己添麻煩……

他又後悔自己在渡河之前,為什麼不多留下個百十來人的隊伍,留在臨海縣這邊,防止有零散的倭寇從大軍的分析當中溜過來……

緊張之時,蕭文明已然顧不得體面了,扯著嗓子就朝那支商隊大喊:“快跑啊!快跑啊!倭寇來了!倭寇來了!”

誰知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畫面,再次出現在了蕭文明面前。

這支商隊明顯聽見了蕭文明的警告,卻並沒有四散逃開,反而是從容站住了佇列。

蕭文明在河對岸都看愣了:殺過來的可是倭寇啊!是殺人不眨眼的倭寇!這商隊裡的幾個人怎麼這麼淡定?竟要比自己初次面對倭寇時候還要冷靜……這不是天不知天高地厚嗎?

這時蕭文明忽然意識到,這支遠道而來的“董”家的隊伍似乎不同尋常,面對倭寇他們這樣從容鎮定,或許還真有他們的理由。

果不其然,那支商隊剛剛站定,便見隊伍之中走出兩人,這兩人身上穿著黑色的短打勁裝,快步跑到河邊,看了看馬上就要游到岸邊的三個倭寇,忽然從身邊各抽出一支不到一尺長的匕首,含在嘴裡,便是縱身一躍,跳入河中。

這兩人的水性極佳,在水中就好像兩條過江的鯽魚,先是浮於水下,不見半點水花,時而躍出水面,劈波斬浪。

不一刻功夫,那二人便在水裡同那三個倭寇正面相遇。

那三個倭寇水性不差,但同這兩個黑人相比,那就和旱鴨子差不多。

只見這五個人在水中糾纏、扭打在了一起,過了不過片刻工夫,水面上便泛起一片血花。

定睛望去,那三個倭寇矮小的屍體,已然毫無生氣地漂浮在了水面上,而那兩個黑衣人,也仗著水勢,在水面上浮起上半身,示威一般的舉起匕首在空中揮舞。

原來是這兩人不但水性好,水下的功夫更是十分了得,在水中以二敵三,依舊將那三個倭寇輕易地誅殺了。

蕭文明剛鬆了口氣,卻見那兩個黑衣人也沒閒著,又將匕首塞到嘴裡,一個人左右兩手各拖著一具倭寇的屍體,另一個人則左手拖著一具屍體、右手抱著三口倭刀,便將這三個倭寇連人帶武器拖回了岸邊。

這兩個黑衣人渾身盡溼,因現在尚是初春時節、天氣還涼,為避免感染風寒,剛上岸他們便將身上的衣服脫下,露出渾身緊實的肌肉和黝黑的面板。

即便是隔著一條小河,蕭文明看了他們的身材和肌肉,便知他們也是武功高強的練家子,並且大抵是精通水底下的功夫,因此才有信心在水下同倭寇短兵相接!

見到這一幕的蕭文明陷入了沉思——

就算是佔了水下作戰的便宜,可這支商隊明知對面有倭寇來襲,可應對起來卻是這樣地鎮定和從容,並且第一時間就拿出了最有利於自己的戰術和方法,從而取得了無可置疑的成功。

光這一套 動作,先不說是普天之下了,就是在這江南道中、在這蘇州府裡、在吳江臨海二縣之中,又有幾支隊伍能做到的?

而偏偏這支隊伍,卻又只是一支簡簡單單的商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