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 心裡沒底啊!(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他在鎮定之餘,依舊不能不有所緊張。
於是蕭文明當機立斷:賊人就在附近,不能冒風險,要先將軍營外面的人,儘可能集中到軍營之內,然後再關閉營門、堅守不出,先做到儲存自己再說。
眾人其實要比蕭文明更加慌亂,更加害怕直接面對賊人,蕭文明這條命令甚得人心,立即就行動起來了。
尤其是那幫逃命來的百姓,聽說蕭文明不許帶任何兵器進入兵營,這下也無需蕭文明派人搜身了,他們自覺自願地扔下了一切身上可能傷人的東西,有的甚至連褲腰帶都扯了下來——畢竟褲腰帶,也是能累死人的嘛……
這下就連方才吵吵著要蕭文明派人出去搶回財產的張守古,也終於不再言聲了,一軲轆從地上爬了起來,忍著肩膀脫臼的劇痛就往軍營裡衝。
這樣的場面雖亂,但好歹動作極其迅速,只眨眼睛的功夫,軍營外一半的百姓就已進入了軍營,軍營外頭只留下一地的狼藉。
這是蕭文明現在能做的全部了。
如果可能的話,他是一定會派人去金陵城裡通知大隊人馬的,然而金陵城的城牆現在都已經被關閉了,他就是想去求救援,也是無處可去……
就只能靠著蕭文明自己,或許才能勉強活命!
有道是求人不如求己,看來這個道理還是古今同理,即便穿越到了這個大齊朝,到了關鍵時刻,能相信的依舊只有自己而已……
蕭文明嘆了口氣,卻見自己身邊還站著那老人家,便提醒道:“老人家,賊人眼看就要來了,你也趕緊去避難去吧!”
那老頭子一聽這話兩行,兩行眼淚立即流了下來,唸叨著說道:“可是……可是還有百姓沒有逃出來呢!那麼多百姓還在外頭,要是被賊人殺了,這可如何是好啊?如何是好啊!我這老頭子不中用,這把年紀早就活夠了,可還有那麼多年輕人啊……”
說著說著,這老頭兒便放聲大哭起來。
一聽這老村長這樣地痛哭,蕭文明也不禁動容:人的性命畢竟同金銀財寶不同——錢沒了還能再賺,人死了那可就啥都沒了——要是就這樣關閉營門、堅守不出,那就相當於把還未逃進軍營的百姓,全都至於有可能是倭寇的屠刀之下。
在這種意義上,蕭文明自己雖然談不上是半個劊子手,但是他也是心有不忍的。
方才那商人張守古抬出了關羽,關雲長。關雲長當然不會為了幾兩銀子,就出兵血戰,可為了百姓的性命,那就不一定了。畢竟關二爺當初就是看天下大亂,這才會從戎投軍的,如果是關二爺在世,定然不會坐視那麼多百姓死於屠刀之下……
從利益的考慮,蕭文明自然是要尋求自保的;可從大義出發,他又不能見死不救……
這時的蕭文明,就感覺自己是一頭小乳豬,嘴巴和屁 眼裡都插上了鋼針,放在火上一個勁地烤——真叫一個進退兩難!
這時的溫伯明卻似乎看出了蕭文明的困境,在他耳邊低語:“蕭兄,你是不是想救助百姓?”
蕭文明點了點頭:“想是想,但我現在就這麼些人馬,就怕百姓救助不成,反而把自己搭了進去。”
溫伯明知道現在形勢緊急,因此收起了平素裡那副瀟灑淡然的神情,異常嚴肅地說道:“那倒也未必。蕭兄,你只要能夠嚴守住營門,興許趕來此處的百姓還有一條活命的路。”
原來溫伯明乃是臨海縣人,“臨海縣”之所以叫這個名字,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本縣東邊靠著大海,也因為靠著海,就經常會遇到所謂倭寇的襲擾。
因此作為臨海縣本地人的溫伯明,他對記載了倭寇的野史筆記頗為關注,也記下了一些先人的描述。
根據他掌握的情況,倭寇雖然兇狠殘忍,也頗有武藝,但只是一群散兵遊勇,並且人數不多,更不會配備攻擊城門、攻打軍營所必須配置的攻城器械。
因此,只要嚴守住軍營的圍牆,然後只開啟一座大門,並且這座大門有蕭文明手下精銳的三百子弟兵親自把守,想要攻克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溫伯明出的這個主意不算餿,應該來說是十分中肯的意見,按照後世的說法,算是極具可操作性。
但蕭文明心裡實在是沒有底。
不光他手下的這些弟兄從來沒有上過陣、殺過敵,就連他自己也只是戰場上的一隻小菜鳥而已,而他們第一次作戰,就是在遠離臨海縣的客場,並且面對的還是窮兇極惡的倭寇,能打成什麼樣子,蕭文明真是一點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