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3 出門忘看黃曆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康親王原本就被溫伯明懟得有點下不來臺,現在可好了,又是一個小小的候補遷戶,都敢當場否決他的意見,更讓他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了。
於是他臉色一沉:“屯田百戶、千戶承襲考核,乃是國家定製,你若不參加考核,便無法繼承千戶之職,你就不怕嗎?”
怕,蕭文明當然怕了。
他怕的倒不是沒了“千戶”這麼個芝麻綠豆大小的官職,怕的是自己在離開臨海屯時候,就向姐姐蕭文秀打了保票,不但要平安回來,更要順利完成考核。
要是自己就這樣兩手空空地回去了,豈不是辜負了姐姐一番殷殷期盼之心了嗎?
但眼下的危機更加嚴重,嚴重到不能再死守什麼承諾了。
因此蕭文明說道:“屯子要是沒了,還要我這千戶做什麼?我不能參加考核,兩位親王還有這位節度使大人,要是能夠包涵,我自當不勝感謝;就是幾位不肯通融,我也無話可說。”
“好啊!你既然有這樣的想法,那我就不客氣了,本王就是不肯通融,又當如何!”
康親王這樣說,已經同人情事理、同國家法度無關了。
按照後世的說法,他是要做一項忠誠性測試,要讓蕭文明徹底服從於他,要先服從再通融,這才是康親王想要達成的目的,想要實現的套路。
只有透過了忠誠性測試的人,康親王才肯將他收入帳下,成為自己的鷹犬爪牙。
然而他今天這筆賬從一開始就打錯了。
如果是別的軍官,尤其是眼看混不出什麼名堂的小軍官,要是康親王有意收留的話,他們是會上杆子的往上爬的——畢竟“朝中有人好做官”,多一座靠山總是有好處的。
然而蕭文明偏偏不是這樣的人。
倒不是他不需要靠山,也不是康親王這座靠山不夠大,實在是他有些看不起康親王這個人。
從一開始謀奪消滅倭寇的功勞,到後來逼迫溫伯明,再到現在的忠誠性測試,可見這個人的人品一般,就算投在他的門下,也未必能有多大的好處。
就是有好處,那也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代價是什麼,無非就是替他做一些骯髒的、見不得人的事情。這些事情不是不可以做,但是要為自己做,不能因為別人的事業,甘心弄髒了自己的雙手!
因此蕭文明繼續堅持:“辦不辦這場考核是你們的事情,參不參加是我的事情,我就不奉陪了,告辭!”
聽了這話,康親王的眼睛都直了。
他年紀不大,從小都是養尊處優,身邊的人對他無不千依百順,就連皇帝都給他留著幾分面子。
沒想到今日原立了戰功之後興致頗高,卻沒想到碰到了硬茬,而且還是接連兩個……
難道今天是我出門忘看黃曆了嗎?回去一定要好好看著,今天這張黃曆上,肯定寫著“宜殺敵,不宜見客”……
對於做到親王品級的人而言,銀子是唾手可得的,爵位是世襲罔替的,他們都可以不在乎,唯有面子是最重要不過的。
這就跟大齊朝廷本身差不多,讓朝廷付一點錢可以、吃一點虧也可以,沒什麼了不起的,但讓是要讓朝廷丟了面子,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因此對於蕭文明的拒絕,康親王也是毫不退步:“蕭文明,你想清楚了,屯田所軍官繼任,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不論是遇到兵禍還是天災,都是從未延遲過一日、延遲過一次!你擅自缺考,看來這千戶之職你確實不要了。”
那又怎麼樣?
蕭文明心裡冒出來這樣一句話,如果說臨海屯千戶的職務,對於剛穿越過來的蕭文明還多少有一些價值的話,那經過了今日這場血戰臨海屯,屯子裡這些子弟兵,都已經緊緊地團結到了自己周圍。就算自己不是什麼千戶,朝廷另派一個人過來,恐怕一個兵也指揮不動,一個命令也下達不了!
所以,面對康親王的威脅,蕭文明毫不害怕,剛要開口,卻又是毅親王過來打個圓場:“聖人也講究‘君子有所為,有不所為’,也講究‘從權’嘛!乍逢大事,想要回去看看,那也是人之常情。我看,蕭文明可回去等待訊息,若是考核推遲了,你再擇期返回金陵便可;若是沒有推遲,朝廷也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