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賢人會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威廉做出了決定,看著自己身邊那圓滾滾戴著綠色帽子,身穿綠色衣服,身材矮小的小矮妖們說道。
不列顛果然不愧是被羅馬帝國統治四百年的殖民地,連矮精靈們都如此有羅馬特色。
英格蘭,你們自己一起去玩吧,我還是先加冕愛爾蘭國王算了。
…………
英國·倫敦·格林威治
【摘錄自格林尼治賢人議會編撰“征服者威廉調查報告書”】
征服者威廉,現任法國諾曼底公爵,上代諾曼底公爵羅貝爾與鐵匠之妻,農家女(空一格)之子。
7歲時繼任公爵,公國大權由叔叔諾曼底大主教羅貝爾執掌,8歲時其家庭教師遭遇刺殺,14歲後流放羅貝爾主教以及諾曼底權臣,15歲經法王冊封為騎士。
經歷不詳,疑似化名遊歷過大陸,疑似前勇者。
賢人會議的人員正在忙碌著,會議的議長手裡拿著關於諾曼底公爵的報告,心中倒是頗有思索。
¬)是盎格魯撒克遜時期中央政府的重要機構,它是由古代盎格魯撒克遜的民眾大會演變而來的。民眾大會最初由全體自由人組成,隨著盎格魯撒克遜在建立國家過程中地域的不斷擴大和人口的不斷增多,召開民眾大會已經不再可行,於是由少數有影響的權貴人物組成賢人會議,參與重要決策。
會議的名稱來自參加會議的人,他們被稱為“賢人”(witan),故而有賢人會議之稱。
賢人會議既是英國的中央政府,也是英國的議會,其組成人員不是國王的親信,就是世襲的大貴族,或者就是高階教士們。
自從前任國王懺悔者愛德華逝世之後,賢人會議就立即驅逐了國王的親信大臣,而這些大臣他們都是諾曼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重新掌控了賢人會議,並沒有尊從繼承順序,而是選擇了賢人會議中的領袖,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成為國王。
因此不僅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反對,甚至丹麥國王也同樣反對。
此時的英格蘭,雖已恢復獨立,但是與丹麥帝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世界帝國分成了四大汗國,分給自己的子孫,查理曼大帝死後將自己的國家分成義大利、德意志、法蘭西三個國家由他的三個孫子分別繼承。
克努特大帝死後,他的三個兒子分別加冕英格蘭國王、丹麥國王、挪威國王。
因此懺悔者愛德華沒有後代,丹麥國王此時就已經提出了對於英國王位的宣稱。
宣稱是怎麼來的,當然是打出來的。
因此為了爭奪王位,少不了和丹麥國王、威廉公爵以及其他有有資格對英格蘭王位進行宣稱的大貴族過一招了。
“真是多事之秋啊!”議長不由感嘆,突然間見著一位議員傳過來一份資料,驚駭地說道,“怎麼了,又有誰要對我們國王的王位提出宣稱。”
“議長,是愛麗絲公主那裡傳過來的。”
議員小心翼翼地說道,議長接過檔案看著上面內容,愣了愣,“美貌者威廉,亞瑟王的後繼者,阿瓦隆伯爵,也提出了對於英格蘭,不,是整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的王位宣稱。”
“是真的嗎?”議長哈德斯伯爵問道。
“是的,千真萬確!”議員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