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二章 志向高遠(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了!
鄧艾這個人好像最初也不叫鄧艾,而是叫鄧範來著,後來因為和人重名,然後就改成了鄧艾。
看著小孩的年紀,和鄧艾也完全對應的上呀!
陳難不由得咕嚕一聲,吞了口唾沫。
現在陳難幾乎已經可以確認眼前這個小屁孩就是三國後期那個鄧艾!
鄧艾這個名字對陳難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如雷貫耳了。
怪不得陳難之前就覺得這個小孩有點不對勁兒。
這個鄧艾,又是何許人呢?
他字士載,鄧艾還是鄧士載,這倆名字其實對於一些人來說都比較陌生。
比起劉備等人的聲名遠揚而言,似乎根本就不算啥。
但這個人可做了一件大事情,做了一件劉備、諸葛亮、孫權三人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
(本章未完,請翻頁)
用一句很簡單的話來概括鄧士載所做的事吧。
那就是終結了三國亂世。
可能這樣說略有些誇張,不過他確實出力不少,甚至可以說他是那個點火者。
這個鄧艾其實並沒有顯赫的出身,儘管他們鄧家也曾顯赫一時,但傳到鄧艾那一代也已經遭受了所謂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甚至慘到,他小時候都要放牛。
可以這麼說吧,鄧艾算得上是整個三國名士中,出身最為底層的存在了。
鄧艾在年長一點之後,就成為了一名屯田兵。
可能真的是有一點家學淵源,他在隊伍中算得上是很拔尖,然後就當了一個小官。
鄧艾真正走上正軌還要靠一個人,那就是當時權勢滔天的司馬懿。
因為得到了司馬懿的重視,所以鄧艾才直接走上了一條輝煌之路。
司馬懿這個人雖然頗被後人詬病,但實際上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尤其是他有御下識人之能。
司馬懿對付江東的任務交給了鄧艾,讓他去監察巡視淮河以東以南。
鄧艾也算得上是不辜負司馬懿對他的期望,而且他也很重視這次機會,在經過了大量的考察研究之後,仔細斟酌,寫上一篇堪稱上是言之有物的濟河論。
希望給司馬懿能夠修繕水利設施,屯田積糧。
司馬懿當時覺得鄧艾所言甚是,於是採納了鄧艾的進言,果不其然,效果極好。
魏國之後不僅增加了糧食產量,連水災也極少發生。
鄧艾此舉也算是為日後統一奠定了物資基礎。
鄧艾此舉也受到了司馬懿的極大褒獎,然後他又被司馬懿搞去對付姜維。
這一去,鄧艾直接就去了十多多年。
但實際上,鄧艾此人和姜維最初其實並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姜維被蜀漢那邊委以重任,甚至被認為是諸葛亮的接班人。擱到現在的話,不算一國的最高軍事領導人,也差不多了。
鄧艾的身份走不過只是一個太守罷了,頂了天了,也就是個市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