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發現很多人察舉制舉孝廉始終沒有發展出嚴密的考核系統。

舉孝廉最初沒有考試環節。對德行的考察又重於知識,而對德行的評價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又易於演變成對名聲的衡量。

所以產生了新的選拔官員的方法——品評,或稱“月旦評”。

月旦評開啟了品評人物之先河,與當今時代選人用人提供了借鑑,有“古有月旦品,今有月旦聘”的說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月旦評影響深遠,孔尚任《桃花扇·修札》:“舌唇才動,也成月旦春秋。”

月旦評本身也頗受譏評,祖納和王隱都認為一個月內便行褒貶,實在太過草率 。

梅陶更稱:“月旦,私法也。”蔣濟《萬機論》雲許子將“褒貶不平,以拔樊子昭而抑許文休。”《後漢書》本傳亦稱許劭“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

諸葛恪《與丞相陸遜書》:“自漢末以來,中國士大夫如許子將輩,所以更相謗訕,或至於禍,原其本起,非為大讎。惟坐克己不能盡如禮,而責人專以正義。”

葛洪更認為“月旦評”是結黨營私的表現。明袁可立《睢陽人物誌序》:“作正史易作野史難,傳疑既屬風聞,飾真又落月旦。”

因此,不管是誰,只要被品題,自然會變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之前,徐元直一直想找到水鏡先生,希望得到他的認可,就是因為如此。

一些世家就是透過選拔人才,才不斷擴大,只要他們想,只是一句話的事情。

他們說行就行,要是覺得不行,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能都不行。

試想一下……世家控制著人才的選拔,那些出身低微沒有身份的人,還有機會做官嗎?

所以,蔡家作為荊州世家,自然一副高傲的態度。

令人可惜的是。

他沒有遇到對的人,姿態也太高了,陳難這個“高人”,根本看不上他們。

“回去洗洗睡吧,鄙人才不需要什麼支援!”

“因為……我才是那根基最深的世家。”

陳難鏗鏘有力的說到。

老子只想隱居在這裡,才沒有心思管你是不是世家。

最不濟,讓甄宓和呂綺玲回到小寨子中,然後幸福的生活。

“你說什麼?哈哈……”

(本章完)